弊之辩,备诚以为金石之言也。”
刘备也不怪罪李翊,单是见着他没事,便心满意足了。
李翊又打趣道:
“适才不是因翊害病,撤去了筵席么。”
“现在翊既无事,何不令人重摆宴席?”
张飞大笑,“好好好,适才兄长不肯答应此事,叫俺老张喝酒都不痛快!”
众人皆笑,房间内响起了久违的欢声笑语。
次日,刘备正式宣布自己将要称王。
本来打算先上奏天子,但李翊力劝刘备。
先称王,再上奏。
主打一个先斩后奏。
虽然奏不奏,小皇帝都阻止不了刘备称王。
但天子离曹操更近,他不希望让曹操过早知道此事。
刘备从其言,即命人着手准备称王事宜。
再徐县附近筑坛,方圆九里,分布五方,各设旌旗仪仗。
不过称王之前,还有一件重要的事需要决定。
那就是刘备称王,该称什么王?
首先肯定不能像历史上那样称汉中王。
毕竟老刘手上没有汉中。
称王一般是根据地理位置来优先考虑。
然后才是政治因素、历史的传承。
比如曹操称魏王,就是因为他的州治在魏郡。
按理说,刘备州治在下邳。
下邳既是刘备的起家之地,又是政治中心。
所以刘备可以称下邳王。
但刘备手上已经有徐、冀、青、扬、幽等州郡了。
如果只称下邳王,就显得格局太小。
难以统合其他州郡。
所以既要格局大,又要根据刘备实际控制地区,以及历史传承来看。
真正的选项只有两个,
一个是齐王,一个是楚王。
齐王肯定是最佳选择。
因为刘备核心地盘就是徐州、青州、冀州,这是刘备的大头区域。
而该区域基本与齐国疆域高度重合。
齐都临淄在青州,徐州为其南境,冀州为其北境。
这是地理上的考量。
然后是称齐王的政治象征。
齐为周代首封大国,称齐王可以标榜“尊王攘夷”。
以进一步彰显自己的政治正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落花时节不见君 作品《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第239章 刘备进位齐王,李翊受封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