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处矣。”
“送去别处?”
刘备一怔,没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
鲁肃乃解释说,诸葛瑾把那个新生的孩子,已经送去了民间,给了一对两口子抚养。
这话便更令刘备摸不着头脑了,又问道:
“父母之爱子,天性使然。”
“今子瑜新得麟儿,正当珍爱,何故遽遣之民间?”
鲁肃乃道:
“大王有所不知,此子乃妾室所出。”
“故子瑜将之送走。”
刘备这才恍然大悟,虽不赞成诸葛瑾的行为,却也能够理解。
吴书上曾经这样评价诸葛瑾,说他虽然聪明才智与战略眼光比不上他的弟弟诸葛亮。
可他的品德和为人处世,可是特别的淳厚哟。
怎么个淳厚法呢?
叫,“妻死不改娶,有所爱妾,生子不举,其笃慎皆如此。”
意思是诸葛瑾妻子死后,就再也没娶过妻。
就算后来有了喜欢小妾,小妾给他生了孩子,他也一个都没养。
可见他是多么淳厚,多么谨慎啊。
须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生子不举”就是生子不养的意思。
而非是说生了孩子就要杀。
宋元时期的史书,“生子不举”就是杀孩子的意思。
而宋元以前,“不举”就是不养的意思。
如此一来,又有人好奇,既然诸葛瑾如此残忍。
为什么吴书还要夸他淳厚谨慎?
这是因为古代的风俗不一样,倒不是说每个人都这样认为。
但确实有一些地方的人认为,这是好事儿,这是美德。
因为这保证了正妻的地位。
倘若一个正妻死去,扶正妾室,那这个妾就很有可能会掌管内务。
那么再承认其庶子的地位,将会极大提高宠妾的地位。
所谓母以子贵,人之常情。
到东汉末年,这个世家横行的年代。
倘若出现了乱嫡的现象,是会对家族的风评造成影响的。
所以为了避免这个风险,有的人对宠妾儿子就是采取不承认的态度。
防患于未然,便表现了诸葛瑾的谨慎。
刘备听完以后,沉吟半晌,乃道:
“子瑜所虑,所无不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落花时节不见君 作品《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第273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刘备独治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