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年高句骊屡叛,光武帝虽能伐之,然终弃其地,何也?”
“辽东雪厚冰坚,山险路遥。”
“纵使一时得胜,大军久驻则粮草难继,徒耗国力。”
“故历代明君,多取怀柔之策。”
“非不能战,实乃得不偿失耳。”
说来也可笑,高句骊人在玄菟郡烧杀掳掠,但他们的祖先其实就发源于玄菟。
当时玄菟有一个高句骊县,生活着句骊人。
他们与周围的秽陌族群,以及扶余人生活在一起。
经过混居融合之后,这才有了后来的高句骊人。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高句骊似乎是因为后面隋唐多次讨伐而不克有了名声。
但自其建国以来,其实一直都是汉朝东北方的劲敌。
如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高句骊就对辽东进行大规模进攻。
汉和帝元兴元年,高句骊又袭击了辽东郡的六个县。
汉安帝元初五年,高句骊又袭击了玄菟郡。
三年后,幽州刺史冯焕组织了一次对高句骊的反击。
高句骊人则是用“诈降计”,将汉军拖在了长白山山区。
然后趁机偷袭了兵力空虚的玄菟郡,以及辽东郡。
同年夏天时,高句骊人又联合了鲜卑人,再次袭击了辽东郡。
而且这一次,是直接深入到了辽河下游地区。
辽东太守蔡讽对高句骊人进行尾随追击,最后战死。
通过这些斗争不难发现,高句骊一直都是东汉王朝东北方向的一个大患。
当时高句骊人掳掠了大量的汉人人口。
东汉王朝从前主张用武力去夺回这些人口。
但是后来发现,打仗烧的钱,远比自己赎买的钱要多得多。
于是直接改成了赎买政策。
也就是东汉直接用绢帛,换回高句骊掳掠的汉人。
这种政策,其实是变向的鼓励高句骊人去掳掠人口。
因此遭到后世很多人的鄙视。
人们认为,如果换成是汉武帝,肯定会直接用武力去夺回。
这话的确不假,
不过东汉对高句骊的政策,一直都比较务实。
打仗烧的钱实在是太多,即便让高句骊人钻空子。
其所费之钱粮,也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落花时节不见君 作品《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第285章 吕布:少见太久,终于轮到我粉墨登场(附辽东对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