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饶是如此,依然很难招到平民子弟。
理由很简单,
寻常人家,宁可让自家孩子帮忙在田地里干活,或者帮地主放放牛,也不会让他去读书的。
即便它是免费。
在孩子们的父母看来,即便你读了书,有了学问。
但你没有背景的话,也无法被举孝廉。
举不了孝廉,那就当不了官。
所以为什么要读书呢?
李翊很难去一一跟这些孩子父母解释,在这个时代会识字是很有用的。
为了鼓励穷苦人家读书,李翊又出台相关政策。
让送孩子去蒙馆读书的家庭,每月可以领到一定份额的补偿。
这才使该问题得到解决。
看完李翊上交的工作报告,刘备满意地点了点头。
执李翊手,表扬道:
“卿有心矣!”
于是,李翊乃邀请刘备进城饮宴。
为了迎接刘备的到来,李翊斥巨资,征伐民夫徭役,搭建了两座高台。
左边一座名玉龙台,右边一座名金凤台。
各高十丈,上横二桥相通。
千门万户,金碧交辉。
刘备望着这两座高台,眉头微皱,问李翊道:
“今天下尚未定,丞相便搭此高台,以享受乎?”
李翊乃躬身答:
“因大王到此,权设此高台,以供大王欢乐。”
刘备又道:
“设此台,中需费颇多钱粮人力。”
“丞相又何至于此乎?”
李翊乃低头认错:
“大王教训的是,臣愿从俸禄中自行扣除搭台费用。”
此时河北官员与徐州官员都跟在二人身后,听着两人的一唱一和。
众人无不感慨,“高手”对决就是不一样。
于李翊而言,
刘备可以不享受这个高台,但李翊不能不搭。
于刘备而言,
高台已经搭成,他只管上去便好,但他不能不问。
这一来一回,
刘备既享受到了高台,又体现了自己身为君主对民力的关心。
所以当面对李翊提出的,用俸禄来抵高台搭建费用的请求时,刘备只淡淡道:
“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落花时节不见君 作品《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第295章 刘备大宴玉龙台,李翊吟诗抒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