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坐观齐魏相争,我江东休养生息,待时机成熟,再图大业。”
周瑜之所以在鄱阳养病,就是为了加强与荆州的沟通。
使得两地商贸来往更加频繁,使得吴地的产物能够更好地输出到荆州去。
眼下的吴地确实是在高速发展,但孙权却忽略了一个现实问题。
那就是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是依附于东吴的对外出口。
东吴的手工业、土特产的主要倾销对象,就是荆州。
因为诸葛亮也在大力开发荆州,需要大量的原料、人力。
而东吴最不缺的就是廉价的劳动力,毕竟本地到处都是山越土著。
吴人俘虏了这些土著后,高价卖给荆州,赚的可谓是盆满钵满。
然后再用这些钱,反哺到东吴的手工业、农业、水利工程上去。
这才使得江东快速发展,摆脱瘴地的恶劣自然环境。
周瑜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认为加强与齐国的合作,是远比与齐国撕破脸要强的。
毕竟战争从来都没有赢家,只是谁输得多,谁输得少罢了。
那显然东吴还没有能够与齐国撕破脸的底气与实力。
你就算加上魏国,吴魏联合一起,缩短了与齐国之间的国力差距。
可问题上吴魏是两个政权啊。
国与国之间的联合,并不就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
他显然是不如齐国这种大一统政权,拧成一股绳能够爆发出来的力量大的。
基于此种种考虑,周瑜都反对与曹操合作,与齐国决裂。
此时,保守派的张昭也在此时出列,谏道:
“主公,周都督之言不无道理。”
“如今刘备势大,我东吴国小民弱,不应该与其为敌。”
“只有修好两地关系,才能够长足发展。”
别部司马吕蒙反对道:
“张长史此言差矣,正因为刘备势大,若不趁其无暇南顾时扼杀之,日后必成为我江东大患。”
“今曹操愿与我军结盟,实乃天赐良机!”
“我等万不可失此机会。”
显然,仅靠东吴自己,是使出浑身解数也不可能战胜齐国的。
必须要通过外交的方式,联合一强,才有逆天改命的机会。
如今曹魏放下赤壁之仇,主动抛来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落花时节不见君 作品《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第317章 天下谁人不投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