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职场人缘是相当好的。
大家也都习惯了与这位亲和温润的领导相处。
倘若换一个人来,还不知道会是谁。
所以都希望诸葛亮别走。
“但在那之前”
诸葛亮羽扇轻抬,堂外铁甲声骤起。
四名虎贲押着个蓬头垢面之人踉跄而入,脚镣在地上拖出刺耳的声响。
“马——谡!”
张任拍案而起,腰间刀鞘撞得案几晃动。
那囚犯闻声一颤,抬起污秽的脸。
正是失踪多日的马参军,只是那身锦袍已破烂如丐衣。
诸葛亮缓步下阶,靴底踏在青砖上的声音令满堂屏息。
他停在马谡三步外,“可知亮为何能截住你?”
不待回答,突然展开手中绢图。
“你竟沿亮亲手所设的烽燧路线北逃!”
马谡膝行两步,额头磕出血印:
“学生糊涂”
“糊涂?”
诸葛亮突然厉喝,惊得梁上灰尘簌簌落下。
他甩出一迭文书。
“擅改江防十三处!私放敌船三十艘!”
每说一句,就有一卷竹简砸在马谡面前。
“这是糊涂?这是叛国!”
马谡无言以对,只是一味地磕头认错。
关于历史上的马谡之死,其实有三种说法。
一种是说马谡被诸葛亮斩首示众。
一种是说马谡死在了监狱里。
一种则是马谡逃走了。
但关键是这三种说法都来源于同一部史书——三国志。
诸葛亮传里写的是,“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马谡传里写的是,“谡下狱物故。”
向郎传里写的是,“谡逃亡,郎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所以最合理的解释就是,三种说法都是对的。
应该是马谡战败了准备逃亡,但是因为当时有汉吴同盟,吴国不想接纳马谡而得罪诸葛亮。
所以给他遣送回来了。
回来后,诸葛亮给他治罪,打入狱里处死。
所以也算诸葛亮杀马谡。
这样一解释,这段史料才能说得通。
但不管怎么说,当时的马谡肯定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落花时节不见君 作品《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第325章 马谡这一死,比他一生的贡献都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