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细作所探,李翊治幽州之策。”
“渔阳郡置牲畜之市,立期货之约。”
“牧民不辍放牧,商贾不废转运,而府库岁入反增三倍。”
要打败自己的敌人,就得先了解自己的敌人。
这些年,司马懿一直在了解李翊的方方面面。
细致到李翊做事的每一个行动逻辑,他都要去分析解读。
去理解,为什么他要这样做?
然后再举一反三,如果把自己换到他这个位置上,自己又该怎么做?
幽州的经济奇迹,无疑是李翊政治生涯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也是令天下士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一环。
李翊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他的行为逻辑是那么的反常识,可偏偏使得幽州实现了自给自足。
司马懿也好奇,但没有像其他人那样选择去鄙夷、质疑。
恨自己的敌人,也要尊重自己的敌人。
司马懿花费大量时间去专研李翊治幽州的思维逻辑。
最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
那就是,商业、手工业与农业是并不冲突的!
长期一来,统治者们都普遍认为人们只要去经商,就会导致耕田的人变少。
而商人又大多精于算计,远不如农民老实听话。
所以统治者们大多选择重农抑商,不太希望商人能够在国家中占据主导地位。
而三国时期,只有诸葛孔明一人想通了这一点。
他就认为商与农两者是并不冲突的。
农业可以促进商业发展,商业也是能够反哺到农业的。
正是因为诸葛亮意识到了这一点,才把蜀锦打造成了世界名牌。
以至于连魏国的官员、甚至包括曹丕在内都穿蜀锦。
而这也为蜀汉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收入。
使得诸葛孔明有大量的本钱去北伐,征伐曹魏。
换作以前,司马懿肯定是不能够想明白其中的关节的。
但通过专研对手,专研幽州的经济奇迹。
使得司马懿改变了原来落后的观点,他认为蜀锦就是魏国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矿!
“哼!”
彭恙冷哼道:
“李翊奸贼,岂可效仿?”
司马懿不以为忤,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落花时节不见君 作品《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第346章 夙兴夜寐,司马治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