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并不是说,世家大族真的能够百分百垄断官位。
据后世统计,
整个两汉四百年,通过察举制晋升的人当中——
官僚贵族子弟大概占了69.6%。
富豪子弟占了6%。
平民百姓占15.7%。
穷苦平民占8.7%。
也就是说,父、祖上无任何官位的平民、贫民加起来,大概占了24.4%左右。
占了全国的四分之一。
这个比例看起来虽然不高,但在那个年代已经属于是创举了。
在察举制之前,平民百姓是不可能有这么好的当官机会
因为汉朝之前的选官制度,最早是西周的世卿世禄制。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有个好爹,一切都好。
没个好爹,再努力都没有用。
然后就是战国时期的军功授爵制。
这也不用考试,纯看军功。
那就是要你把脑袋别腰上,战场杀敌,回来当官。
军功授爵制,也算是创先河的,给了底层人民一个可以当官的机会。
但这时候世卿世禄制依然存在。
意思就是,
你拼不了爹,那你就去拼命。
但国家是不可能一直打仗的,且这种制度是在告诉你,当官儿就得拿命来赌。
对于底层人民来说,出头依然很困难。
所以到了西汉时期,察举制的出现是极具历史进步意义的。
虽然它依然很拼爹。
但平民想要出头,至少不用再把脑袋别腰上了。
虽然它四百年滋生了一大批像袁绍这样四世三公的豪门贵族。
但不可否认的是,察举制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
不过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不会因为某一个人而驻足停留。
到了刘备这一朝,察举制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需求了。
齐汉王朝迫切地需要一个更加先进、更加公平的选官制度,来为帝国服务。
而选官制度中,放眼整个古代——
科举制就是封建时期所能做到,相对最公正、最进步的制度了。
你当然可以说科举制依然有很多不公平的地方,依然存在舞弊的案例。
但是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落花时节不见君 作品《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第348章 加税!加税!制裁!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