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南岸,吴军大营。
虽已强行征募,营盘看似填满,却弥漫着一股难以驱散的萎靡之气。
新卒面有菜色,眼神惶恐。
操练时步伐凌乱,号令不闻。
老兵则多是面带麻木,或藏怨愤,或藏无奈。
昔日锐气早已随江上那把大火焚尽。
帅帐之内,气氛更显凝滞。
孙韶高坐主位,银甲依旧,却难掩眉宇间的焦灼与虚浮。
他环视帐下诸将,朱然、丁奉等宿将沉默不语。
其余将校或低头看地,或目光游移,无人与他对视。
“诸位将军,”孙韶强自镇定,声音却透着一丝干涩。
“探马频报,北岸汉军连日犒赏,舟船调动频繁。”
“吾料定陈登不日必将大举渡江!”
“濡须口乃建业门户,江防重中之重,须得一员智勇之将前去守御。”
“引一军驻守,遏敌锋锐!”
“不知哪位将军,肯愿担此重任?”
话音落下,帐内落针可闻。
唯有帐外江风呜咽,更添几分寒意。
谁不知晓?
此刻去守濡须口,便是要以疲敝之师,正面迎击汉军蓄势待发的雷霆一击。
无异于螳臂当车,九死一生!
沉默如同磐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也压在孙韶越来越难看的脸色上。
正当孙韶几乎要按捺不住怒火,正要发作之时。
帐下一人慨然出列,声虽不高,却清晰坚定:
“末将愿往!”
众人视之,乃是偏将军陈脩。
其身旁,弟弟陈表略一迟疑,亦随之出列,拱手道:
“末将愿随兄同往!”
孙韶见状,大喜过望,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忙不迭地道:
“好!好!陈将军、陈小将军忠勇可嘉!”
“真乃国家柱石!!”
“尊父陈武将军昔日为吴室捐躯,一门忠烈。”
“今日二位继承遗志,必能克敌制胜,守住濡须!”
他生怕二人反悔,当即下令,拔兵三万,交由陈脩统帅。
然而,这三万“大军”,其中堪战的正规军卒不过万余。
余下两万,皆是近日强征而来、手持简陋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落花时节不见君 作品《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第384章 似李相爷这般敢功成身退,寻仙访道,纵情山水的又有几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