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
另外一边。
虞洽卿回到三北航运的写字楼,叫来自己的大儿子虞顺恩。
“你说这个陈光良大张旗鼓的要搞航运,对我们有没有什么影响?”
虽然是在问,但他的想法已经不言而喻。
虞顺恩说道:“父亲,眼下我们三北、鸿安两家航运公司,虽然在华资当中算上排名靠前,仅次于招商局。但到了华夏沿海的航线上,我们算不上什么,何必忧虑人家发展航运。”
虞洽卿一愣,随即笑骂道:“你不知道陈光良的本领,这小子年纪轻轻,就已经赚了近千万的资本,现在看中航运,又怎么会对我们没有影响。算了,我不给讲那么多,”
他经营的事业庞大,资金却经常被占用,远没有陈光良用钱那么灵活。
曾经更是发生过啼笑皆非的事情:1926年又受到国内战争的影响,被迫停航。那时到三北轮船公司办公室去访问虞洽卿的,几乎没有例外都是债权人。虞每天都在过年三十夜,向人陪笑脸协商延期,或者用“掉票“的方法来搪塞一时。
最困难的时候,每天“掉票“的数字竟达80万元之巨,利上加利,愈滚愈深。遇了大债主上门,无法应付,他总是装腔作势地问大儿子顺恩:“某人的款子已经准备好了吗?“顺恩说尚未筹齐,虞即破口大骂:“为什么这样不顾信用?我老早就关照过你了!“有时顺恩不堪忍受,竟至反唇相讥,拆穿了父亲的西洋镜,因此父子两人弄假成真地吵闹起来,债权人看不过意,反而要替他们父子做和事老,自愿延期。
还有一些零星债主,终日纠缠不、走,虞只得避而不见。“大躲在浴堂,小躲在戏园“,这是当时上海人士形容虞洽卿避债的两句话。
所以都知道虞洽卿是纳税大户,殊不知他现在是‘空心大佬’,当初连陈光良的‘佣金’都敢骗——抢先注册永安银行那事。
数日后,陈光良技痒——又在东方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世界航运大寒冬袭来。
[在文章中,陈光良用一些特殊渠道获取的信息来举证:
1929年5月英国船舶闲置量仅为38万总吨,1年后增至99万总吨;
;
世界主要航线平均运价指数,1927年为128.2点,1929年降至113.6点,;
随后,他又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次经济大萧条引起的船市大萧条,从船舶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任猪飞 作品《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第200章 航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