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良便来到中华码头的南栈,此时刘鸿生已经再次等候。
“刘先生,我这四条船即将开辟上海至青岛、天津,和上海至厦门、汕头、广州、香港,这两条航线,使南北交通更加畅通。你这中华码头南栈,能不能保证我们船的及时靠岸和卸货。”
刘鸿生在百忙之中,被陈光良约了谈码头生意,虽然碍于陈光良的面子,但他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毕竟他知道陈光良就一条船。
结果到了码头才知道,人家足足四条大船,而且是‘超大船’(华资航运一般采用2000~3000吨的船,包括招商局都是如此)。
“这四艘船都是环球航运的?”刘鸿生依旧有些不敢相信的说道。
人家虞洽卿混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凑足几十条破船(虞最喜欢买那种非常老旧的船),陈光良仅一年功夫不到,就搞了五艘大船。
陈光良笑道:“如假包换,这不正在检修么,要不要陪我去看看?”
“当然”
能去这样新而大的轮船考察,本身也是一种经验。
随后,两人通过小船登上陈光良的四艘大船,四艘船名分别是golden+abcd的希腊字母.
“这船龄很新啊?”
“嗯,五年吧!”
刘鸿生楞住,这么新的船,是华资航运买得起的嘛?
陈光良介绍道:“这是欧美航运大萧条,轮船都已经白菜价,我直接去欧美买的,免得让洋人在远东宰我一刀。”
刘鸿生佩服的说道:“论做实业,我自认为已经是做的很好,只是没想到陈先生比我做的更好。你放心,我们中华南栈将全力保证环球航运的船只在码头的工作。”
其实,陈光良也不得不优先考虑中华南栈作为码头。
目前在上海的码头当中,太古在浦西、浦东都有规模最大和设备最好的蓝烟囱码头,但环球航运马上就要和太古、怡和直接竞争,人家未必不给他下绊子;
三井和三菱的码头在中华南栈和北栈的中间,规模也是够大的,但陈光良是直接pass,在日本未投降之前,陈光良是要避免做他们生意的;
美国轮船公司在浦东的大来码头,吃水深、设备新,仓库面积大,是码头最大的劲敌。
除了这些洋商外,还有招商局在浦西的金利源码头、浦东的杨家渡码头,也建有大量的仓库,不过陈光良觉得招商局管理混乱,旗下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任猪飞 作品《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第224章 刺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