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午,陈光良来到普益大楼,参加‘沪市航业同业公会代表会’。
参加会议的人,聚集了华夏的大船东,包括虞洽卿、杜月笙、陆伯鸿、沈仲毅、陈顺通等人,而招商局新总经理刘鸿生也出席了这次会议。
刘鸿生本人并没有经营航运也,但也有中华码头在手,但这次会议邀请他,还是看在是招商局总经理的位置。
会议由虞洽卿主持,他资格最老,也是民营航运企业中的老大。
他的三北和鸿安两家航运企业的总载重量,大概有6万吨左右,高过环球航运的4.4万吨。唯一不同的是,三北、鸿安主要是内河运输,像什么沪市到宁波、沪市到南通什么的。
而杜月笙插手航运公司,是当年晚晴官富张謇创立的大达、大通航运,后落在杜月笙的手里,这里面自然也是有不少下三滥手段获得的。
大达、大通航运,也基本是内河运输,故虞洽卿和杜月笙也算是航运的竞争对手。
虞洽卿主持会议道:“今天,我们要选举出‘十一人执行委员’,以及公会主席和副主席现在,我们要选举出公会主席,大家可以畅所欲言的提名,然后每个候选人再通过举手来决定支持的票数,最终多的票数为公会主席。”
说完,他忍不住瞟向陈光良。
或许在虞洽卿认为,陈光良有整顿招商局之巨大功劳,其手中的船只载重量虽然低于三北和鸿安,但却多为‘好船’,也是敢直接和洋人斗争的航运家。
若不是年轻了点,怕是他基本无望得到这个公会主席。
果不其然,接下来有人提议虞洽卿,有人提议陈光良,反倒是冷落了杜月笙,其虽然也在提议当中,但明显提议的人不多。
这也正好说明一件事,杜月笙虽然在沪市的势力大,但在商界还只能算是‘后辈’,成绩并不突出。
“咳咳”陈光良咳嗽一声后,说道:“我弃权,公会主席一职必然要擅长处理各种复杂的事情,这个是我最不擅长。”
众人有些意外,毕竟这是在商界出风头的好事情,甚至这种职位,还能有一些经商便宜。
而在沪市,虞洽卿这人遇事喜欢插手,不怕麻烦。
他和杜月笙,都属上海“闻人”,平时点头哈腰,关系很好,但遇到利益相争,也不顾情面。
两次“打渔杀家”,虞洽卿立足于鱼行,较得人心。这或许就是他在上海滩上所以成功的秘诀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任猪飞 作品《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第293章 南洋航运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