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呢?
自然是地皮达到150万平方尺,楼宇达到1000幢、5000层,楼面达到500万平方尺左右。
目前地皮还差20万平方尺左右,至于建筑,预计在1948年底或1949年上半年,陆续完工。
随后,严宽还提及一件事:“老板,去年一个叫做吴多泰的地产商人,采用分层、分期的方式,出售了三幢五层的唐楼,引起市场的一些轰动。我担心这种模式一旦推开,对我们长江地产有一定的影响!”
曾经,这个模式‘分层分期’是长江地产的崛起法宝。
而如今,长江地产采取的是‘只租不售’,自然是抵制这种模式的。
陈光良笑道:“无需担忧。凡事都要视市场的环境,而做出不一样的安排。‘分层分期’会在接下来出现不少,但绝不会成为主流的房产开发模式。你们想想,这是为什么?”
随后,大家陷入思考。
负责财务的吴新河,说道:“新来的地产商,他们只是将香港视为一个临时站,不会对香港地产抱有兴趣;而香港本土的地产商,则更希望‘只租不售’,获得长期的回报率这样只有部分缺乏资金的商人,才会这样操作。”
陈光良点点头,这话有道理的。
从内地来的巨富,他们不会沉下心来,进入香港房地产行业;因为他们也担心哪一天,军队越过那条河。他们更希望的是,要么投资工业,要么投资可走资产。
当然,这种模式接下来肯定也是市场的房产开发模式,只不过不会有大规模的地产商涌现而已。
这主要还是和香港的局势有关!
不过这个吴多泰很聪明,这个时候他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果后面继续如此操作,将来说不定也能成为香港的一个大地产商。
当然,未来的事情很难说,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坚定的信念。
严宽随即也说道:“现在市场的私人土地已经不多,低价也上涨,再加上大家对于投资新房屋依旧抱有戒心,所以分层分期不会大规模发展。”
“对,市场对于投资新房的信心,还是不足的。”
毕竟不是人人都像老板一样,预知未来会有更多人口涌入香港,投资地产的决心自然不会那么大。
很快,这件事便翻篇,长江地产做好自己的事情即可。
晚上,陈光良参加了香港保良局的宴会,和一些本土‘高等华人’打打交情,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任猪飞 作品《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第353章 194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