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的孟宏飞说自己马上打电话联络外国语学院那边的日语生来做沟通。
他只能比划着请鬼子技术员稍微等待下。
沈翠月站旁边简单的拉个名单:“先调一组熟手跟着设备过来,就像我们的麻辣烫分店”
说到这里,两人对视的眼里都笑起来:“对哦,为什么不在这里开家麻辣烫呢?”
对于拥有一家日产十五万片卫生巾的工厂,“恰巧”拥有非常容易复制特点的半手工作业工厂,这事儿就太简单了。
再顺便把麻辣烫小食店给开过来,没准儿贷款靠这个就够还上了。
还是双轨制的原因。
国营厂、贷款银行、轻工业局都是按照老模式在衡量。
这边连大学生们销售提成,差不多都是一两千元对当下的四五十元月薪。
当然就是碾压局。
让卫东甚至让沈翠月挑选熟练,但更想来平京旅游的员工。
这里生产好不好都无所谓,就当是个驻京办,算是给所有人的福利。
江湖妹的理解就是:“哦哦哦,这种可以少给点工资,她们也会主动愿意来,非常好!”
她不当资本家真是可惜了。
当管家婆也特别合适。
晚上就不准备走了。
因为何月梅他们已经撸起袖子开始收拾整理乱糟糟的办公室平房,也有值班宿舍。
十多个人都没问题,那就没必要住招待所了。
厂房里因为来的时候就没生产,所以整洁漂亮,保持的状态让卫东甚至怀疑是为了随时接受领导视察。
就好像这院子里的卫生环境、横幅标语、黑板报招贴栏,都是那种很适合领导出片儿的样板工程。
唯独不适合搞生产。
懂点机械设备的葛志鸿跟张凌云换上消毒防尘服先进厂房里熟悉环境。
让卫东开车回钢院接俩弟弟,顺便带翻译,还带了沈翠月去长安街上的电报电话大楼打长途。
这年头办公室的电话基本都是打市话没问题,长途一定得去邮局。
首都都这样儿。
也只有两人驱车出来,才有种忽悠了所有人的窃喜:“可以的,可以的,何月梅说每个月还几千,这块京城的厂子就是我们的了。”
她是基于民国起就有的那种朴素不动产理论:“大爷就是拼了命的在码头岸边置了个院子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秋月明 作品《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第152章 妖女魔功也有状态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