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锅饭不适应发展,打破这种局面多劳多得,开发新产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
让卫东听得津津有味:“稍微有点初级,但对我刚刚好,能让我知道这会儿什么更容易被市场接受。”
他一步步走来,卖腊肉,卖钛锭,卖相机,卖收录机,卖卫生巾,卖小食品,其实就像学武功,很是杂乱的没有系统化的捏合成型。
尤启立是不做生产的,他强调的是抓住商机去以小博大,一万块做十万百万的生意方显牛逼。
而这位恰恰跟让卫东的思路有点接近,立足造纸厂,怎么做产品,怎么做市场。
当然对方的局限性在于还没意识到全国广告能有什么威力。
仅仅处于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领先所有同行去卖。
这种情况在别人没有的时候,当然可以卖得车水马龙,可一旦有人仿制产品。
甚至是来学习他的厂里这种多劳多得的管理方式,瞬间就能复制。
等到了产品饱和的时候,这厂子就未见得好做了。
就只能红火这么一会儿!
尤其是让卫东听台上讲起他的下一步,就是要跟全国其他造纸厂合作联营,让全国的造纸厂都能价廉物美的生产这种卷筒纸,满足全国庞大的市场。
他忽然感到一种警醒!
自己不也已经开始做分厂了吗,按照现在突飞猛进的销售规模。
一座县城每天消耗八百包,全国两千个县级规模,这就是一百六十万,市级数量没这么多,但消耗量不亚于这个数儿。
这还不算占据人口百分之七八十的农村消费者。
每天大概是近千万计的消耗量,供销总社现在就已经要求是十万二十万级别的每天供货,还往上递增。
自己疯狂开厂的下场是什么?
管一百人和管一万人的难度可不是简单的一百倍。
现在全靠之前从西山厂带了一批管理人员出来。
他大概是知道这位最后不怎么样,真正牛逼的是那几个家电、服装品牌。
所以听完这场持续了俩小时的演讲,让卫东给呵欠连天的沈老三强调:“我们不跟官方打交道,但尽量要抓住这种能跟企业家交流的机会,多参加这种类似的座谈、演讲。”
对他来说就类似于上大学了。
姑娘软绵绵的起身好吧。
他们出火车站就打车过来,这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秋月明 作品《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第173章 社会就是个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