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是几个什么地主豪绅,当官的还能找各种借口把人拿捏。
但当所有的地主豪绅联合闹起来,哪怕朝廷知道了,也只认为是当官的能力不行,不能管理好一方百姓,只会把官员调离或者撤职,根本就不会处理百姓。
黄知府想要保证自己的乌纱帽,又不想城里闹乱子,只得遣人到处去求人,让隔壁州县借粮、借油、借布匹,来稳住广州府百姓日常所需。
好在,这种煎熬的日子没让他过多久。
元宵刚过,广州府就涌来一大批商人。
这些商人财大气粗,出手阔绰,只要看中的店铺,主人家报价,他们只要觉得合适,根本就不带还价,立马掏钱购买。
最重要的是,成船成船的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到码头,第二日,城里就售卖了起来。
价格却只有城里粮食售价的一半。
这效率看得黄知府,啧啧称奇!
百姓可对什么店铺没有忠诚度。
同样是米面,人家卖十文,你要卖二十文,不去买十文了,跑你店里买二十文的?
脑袋秀逗了?
外地商人来广州府没有两天,城里的粮商们就坐不住了。
他们卖的粮食涨价,收购的价格也涨了的。
现在别人的售价只有他们的一半,他们如果还是维持高价,一天一粒米都卖不出去。
况且,港口的船还源源不断的往城里运送粮食。
要知道,他们这几天疯狂屯粮,压了许多钱进去。
现在不跟着降价销售,未来恐怕会亏得更多。
于是,城里的粮食价格,在短短的三日之间,又降回原价,甚至比以前的价格还低上一成。
粮食降价,其他行业的商品也只能跟着降价。
赚的钱少了,本地商人们还想把工人的工钱给降下去。
毕竟当初大家在商品价格涨得最疯的时候,招人的。
当时大家看好未来,所以多花一点人工成本,也不是不能接受。
现在利润没了,再给高工钱,他们这些商人赚什么?
只是,他们想降工钱,工人不答应,外来的商人也不答应。
这些天杀的外来商贾,仿佛根本不在乎什么成本一样。
商品卖得便宜就算了,给工人的工钱,也高得离奇。
他们本地商人给工人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蜗牛吃螃蟹 作品《大明:顶级带货,朱元璋乐疯了》第452章 提高商人的地位,也并非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