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丝毫不避讳地在一众百姓文人面前说出来。
实在是傲的没边。
年轻的文人忍不住了,直接站出来问喝道:“有本事你对出来啊!”
“就是,就是!”
“尽会说大话,也不怕闪了舌头。”
几名济宁府才子笑看着周遭的众人,急了,他们急了,说实话还不服了。
“小生来试试,看看这对子到底是不是真的有这么难。”一身穿青蓝色书生服袍的济宁才子收起扇子说道。
几人跟随着他来到那告示栏前。
蓝衣才子纸扇折叠,对着告示栏上的对联指指点点。
“几处笙歌留朗月。”
“这句如此简单,竟无人对出?”蓝衣才子阴阳怪气地说道。
随后在场中缓缓行走十余步,他将扇子重重拍在手心,笑道:“这一句,我对万家萧管乐中秋!”
“好!好!对的好!”
“上下对仗,音律相协,寓意美满,真是好对!”
“不需片刻功夫,便对出了这阳谷县无人对出的对联,照易兄果然好文采!”
身旁几名同行书生连连称赞,狠不能将他夸上天。
名叫照易的才子拱拱手:“各位兄台实在过谦了,这对联如此简单,随便换你们其中一个人来也能对出。”
“实在不值得夸耀,不值得。”薛照易如此说着,脸上的笑容与得意丝毫不减。
而且此话似褒实贬,褒奖同行才子,贬低阳谷县文人。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所以阳谷县文人对不出来,就不是个人了?
这济宁府来人实在是可恶,不过县里书生一时竟也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技不如人,自己等人的确没有对出来,而这蓝衣才子所对,无论从平仄音调,内容前后,都十分工整。
当得上这一夸。
济宁府才子,果然是济州府文采最好的那一小撮人!
“下一句!”薛照易大手一挥,大笑着说道。
“独立小桥人影不流河水去。”
他思考片刻,大声说道:“孤眠客栈梦魂曾逐故土来!”
“好!对的太好了!”
.......
几人半个时辰内对出了四五联,怼得阳谷县文人根本抬不起头来。
不过越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