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的身世的”
听到这里,徐希羽又想起了原版的处理方式。
在原剧中,安欣的最一开始的情绪是懵的,这没问题,因为事发突然。
随后给了周围群众的几个慌乱的全景镜头,这就有问题了。
按照镜头语言来说,给了全景之后,应该给群众慌乱的特写,最好搞几个人绊倒,这样恐慌感会强很多。
当然,真正的问题也不在这里。
真正的问题,在于在安欣扑上去之后,他的表情依然是懵的。
紧接着画面就直接切到警察局内,张彪问安欣“是不是早就知道这个手榴弹是假的”的场景内。
而安欣的回答是:“扑上去把他压瘪了,所以知道大概率是个炮仗。”
这段戏的剧情、台词,其实没问题。
但拍的、演的都不行。
一场直面生死的剧情,愣是没能塑造出安欣的任何内容来。
甚至可以说,这个扑手榴弹的剧情给观众的情绪,还没有高启强那边拎着濑尿虾,在警察局前想找安欣找不到的情绪来的强烈。
要知道,在影视剧中,塑造主角的最好时机,就是在遭遇危机的时候。
通过危机营造出来的紧迫感来逼迫主角做抉择。再通过抉择,来强调主角的性格和行事方式。
编剧在前四集,是给了安欣数次危机的。
第一次,扑手榴弹。
第二次,被疯驴子吊起来打试探身份。
第三次,被疯驴子带去砍人,二次验证他的身份。
第四次,做卧底时期,在ktv碰到了孟钰。
第五次,在海上被灌毒药,差点死了。
危机的次数比高启强的都多,但观众愣是没能在危机中,感受到任何情绪和内容,除了被灌毒药那段还稍微有一些。
尤其是第三次,疯驴子带他去砍人的,真是把徐希羽给看笑了。
在原版中,安欣在各个角落假砍,而疯驴子则是一直在原地远远的观看,没有一点要上前去“检查”的意思。
但凡让疯驴子有一个上去检查的动作,那个紧张感瞬间就起来了。
因为安欣是不可能砍人的。
这段剧情,不比高启强面对唐家兄弟的试探更危险?
如此危险的剧情,正好用来凸显安欣的急智和性格,可惜,原剧没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