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画廊推介后,获得了许多大企业家,收藏家的青睐。
后来米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访华的时候,将故乡的回忆带了一幅回来,赠送给了当时的领导人。
一九八四年,周庄首次提出保护古镇、开发旅游、确立“旅游立镇”的发展方向。
之后当地请来了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用一个暑假的时间,带领同济大学建筑系四五十位学生,仔细勘察了周庄全镇,并提交了周庄总体及保护规划,并在周庄总体规划研讨会上得以通过,明确将发展以古镇为资源的旅游业。
1989年,周庄的核心景点,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建于清乾隆七年的沈厅得以修复,并且开始对外售票,定价为六毛钱一张,只比旌阳文庙贵一毛钱。
这是周庄旅游第一步,去年开始,周庄整体修复基本完成,整个古镇被作为一个景区,在阮仪三教授保护规划的指引下,周庄在将近零点五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内开辟修复出了近百座古典宅院、六十多处砖雕门楼、十四座各具特色的古桥,之后统一对外发售联票,打的就是“中国第一水乡”这张明牌。
等周至他们抵达周庄的时候,周庄刚刚举办完了“周庄国际旅游节”,当地在庄外开辟出了许多配套的设施,比如特别为私家车开辟出的超大停车场,就是个十分便利的“现代设施”。
因为旅游节刚刚结束,周庄营造出来的一波热潮刚刚过去,后果就是全面修缮过干净整洁的古镇,游客反而不多了,除了周至他们一行,街面还冷冷清清的。
这种现象主要还是开发方案当中的“联票收费”模式造成的。
实行扎口管理后,周庄从最早只在沈厅收门票,升级成了在村口收门票,票价也从之前沈厅的六毛,调整成了现在的十五元。
虽然说每年门票收入的百分之十将用于古镇保护,包括修缮历史建筑,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古镇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等等,但是周至认为,剩下那百分之九十,才是重点。
成也收费,败也收费,周边村子很快就效仿周庄搞了起来,乌镇,西塘,到后来基本上每个城市都会搞出几个自己的古镇,这些古镇同质化十分严重,最终彻底冲淡了古镇的魅力。
而周庄的门票涨到了一百,最后落得无人光顾的下场。
这种现象现在当然还不存在,在各地乡镇企业大发展,“要想富,先修路”“汽车一响,黄金万两”的大开发时期,座落在江南河网上的大小村镇纷纷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