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忙地里的活都忙不完,就算农忙也得抓紧时间休息,储备体力赶下一波耕种,哪有那闲工夫听讲。
所以,先生讲课的内容全都是跟种田有关的。
从最开始讲课,下泉村的人认为是傻子,到春耕开始,有人发现那先生讲的言之有物,而且每说必中。
渐渐就有人试着听,然后照着做。
等这得有了向好的变化,就一个传一个,渐渐下泉村都开始听讲起来。
但也仅限于下泉村。
但到了春耕收获的时节,那个讲耕种的先生,名声一下子就传播了开来。
没有特别的原因,就单纯的是下泉村听讲的庄稼汉,每亩地多打了三五斗粮食。
别看三五斗一亩的增加不多,但是整个下泉村加起来,却实现了粮食总增产三成的轰动效果。
庄稼人是最谨慎憨厚,也最灵活聪明的。
他们一辈子都只干一件种田的事情,所以他们憨厚谨慎,但涉及到增产,且有了实际例子摆在眼前的时候,再憨厚谨慎的庄稼汉也会变成大聪明。
他们想学。
不惜一切代价想学。
每亩多收三五斗,每年春秋两季耕种,那得多出来多少粮食?
那多出来的不是粮食,是安心,是富足啊!
是能吃饱的奢望,是能添新衣,是能养孩子,是能远避饥荒的保障!
所以先生的课,要听,得听,必须听,还得听好,听认真。
“有意思。”
吃下盘子里最后一块绿豆糕,张恒笑了。
这个先生阔以的,战术很先进,都学会农村包围城市了,能不先进。
张恒从中闻出了一股浓浓的不怀好意味道。
欲要取之,必先予之。
这个讲农科,帮忙种田的先生,不怀好意啊!
这多有意思,得去看看。
不管是邻国来的大手子,还是其他什么乱七八糟的计划执行者,既然现在都已经十里八乡传名了,而且这名声还会随着分裂传播效应急速扩散,碰上了没道理不去瞅一眼。
哎,就是这么潇洒,这么爱凑热闹张某人。
浪遍天下,有热闹不看可不是民族秉性。
吃和看热闹,是大吃货帝国的传统。
哪怕穿越了世界,依旧选择当文化传播大使的张恒,以祖国为荣,坚决维护民族优良传统。
“店家,给我包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追风的梦 作品《别装了女婿,你就是儒家圣人》第二百零七章:榕树下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