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大量的食盐出现在市面上,老百姓们也就可以买到真正价格低廉的食盐了。
这个方法无论是对朝廷、还是对百姓,都是有益的。
据说当年陶澍按照这个方法制定新的盐税制度后,每年征税的盐税比以前规定的多了将近三倍。
明末时期的人口或许没有清朝那时多,但在朱慈烺看来,一年收个一千五百万两的盐税应该还是较为轻松的。
毕竟太祖爷那个时候都能收一千万两的盐税了,他改革盐税之后,比太祖爷多收点也很正常吧?
这一千五百万两还是他心中的最低估算,实际应该比这个更多!
而一旁的倪元璐在听到朱慈烺所说的方法时,整个人顿时被彻底震惊到了。
一来是这个办法确实让他感到意外,二来是这样做涉及到的利益群体太过庞大。
首先,那些世代以贩盐为生的盐商将会瞬间破产。
其次,大明的商人们将会陷入激烈的竞争之中。
毕竟食盐是除了粮食之外最为重要的物资,人既要吃饭也要吃盐,大明每年对于食盐的消耗量极为巨大,其中蕴含的利润自然十分可观。
但正是因为利润太大,涉及到的人也会更多,其中不乏一些高官勋贵,想要顺利推行这个政策,恐怕会困难重重。
想到这里,倪元璐只能无奈地说道:
“太子殿下,此办法固然很好,也能够为大明增加税收,但是倘若要实施下去,恐怕会遇到诸多阻碍。”
“那些盐商以及从中获利的官员们必定不会允许朝廷这样做的。”
“到时候又该如何应对?”
朱慈烺听到这话,倒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因为这些情况他自然清楚。
但这对于一个手握兵权、并且有人背锅的太子来说,还真不算什么问题。
盐商阻挠?
杀!
勋贵阻挠?
杀!
官员阻挠?
杀!
总而言之,无论是谁想要阻挠税收改革,直接挥刀就砍,杀他个人头滚滚、血流成河,一直杀到再也没有人阻挠税收改革为止!
不过别误会,这些肯定还是以崇祯的名义杀的!
毕竟作为大明第一背锅侠,这是崇祯应尽的义务!
想在这里,朱慈烺这才说道:
“你所说的这些本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叫我小九哥 作品《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是商人的脑袋硬,还是大明税务军的刀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