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的文臣,有条不紊地安排起后续事宜。
他将文臣们分成两路,一路才思敏捷、文笔出众的文臣,专心致志地撰写捷报。
朱慈烺对捷报的内容格外重视,他亲自向这些文臣详细阐述此次大捷的关键节点。
比如大明水师斩获了多少建奴、解救了多少百姓。
秦良玉又是如何在蒙古草原上击败多尔衮的。
以及松锦之战中,祖大寿的陷阵之功等等
总而言之,就是要让天下百姓都能真切感受到大明军队的威武与荣耀!
另一路则是一些擅长精打细算、熟知钱粮事务的文臣,而他们的任务是精细计算此次战后所需的各项费用。
这些费用涵盖甚广,包括对战死将士的抚恤、战后将士们的赏银、安置辽东本地百姓的开销,以及京城外三十万灾民的妥善安置费用。
这些文臣们忙活了半天,反复计算核算每一笔费用,手中的算盘拨弄的噼里啪啦。
经过一番紧张而忙碌的核算,最终得出的数字却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令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因为初步估算,要处理好辽东的事情,最少需要一千三百万两白银!
单是将士的抚恤和赏银这一项,就高达八百万两!
而那些在战争中被建奴当作肉盾,无辜丧生的百姓,同样需要给予抚恤和赏银,以慰藉他们的在天之灵,安抚其家属。
义州城惨遭屠戮的百姓,更是不能被遗忘,他们的身后事和家属的抚恤,同样需要大量的钱财。
再加上后续修建被战火摧毁的城池、购置种子、农具、粮食、耕牛等诸多事宜。
林林总总,各项费用一路飙升,最终就定格在了一千三百万两这个惊人的数字上。
众人被这庞大的数字震撼得一时说不出话来,房间内瞬间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所有人面面相觑,眼神中充满了震惊与担忧,下意识地偷偷看向了崇祯和朱慈烺,试图从他们的表情中探寻出一丝应对之策。
然而朱慈烺此时却是面色平静,没有任何的情绪波动。
因为在他心中,一千三百万两虽说不是个小数目,但如今内帑充盈,坐拥一亿一千多万两白银,这点花费不过是个零头而已,根本不足为惧。
而且这些钱是花在抚恤将士、安置百姓上,是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怎么看都是值得的!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叫我小九哥 作品《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第一百八十六章 让农民军来打建奴?洪承畴,你他妈的果然是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