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钞也能换个五十文钱,可到了辽东,竟连三十文都换不到。
很明显在辽东,本地百姓根本不把这大明宝钞当钱,即便掉落在地上,也无人愿意俯身去捡,这玩意儿实在是连擦屁股都嫌硌得慌。
朱慈烺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声在茶楼外嘈杂的市声中被悄然淹没。
他心里清楚,现在确实到了改革钱币的时候了。
其实,关于大明宝钞的改革,他早有想法,只是刚穿越来就面临松锦之战,所以一时间抽不出空闲来处理此事。
不过现在确实是该动手了。
大明宝钞,是当年太祖皇帝朱元璋大力推行的一种纸钞,在大明的已流通了将近三百年之久。
最开始的时候,一贯大明宝钞等同于一两银子或者一千枚铜钱。
然而没过几年,大明宝钞的购买力便如断崖般逐渐下降。
到洪武二十年时,其购买力已不足最初的一半了。
直到现在,只剩下了不到二十分之一。
归根结底,大明宝钞之所以陷入如今这般困境,根源在于其发行机制存在各种缺陷。
首先大明宝钞全然仰仗朝廷信用作为支撑,却并未与金银等贵金属构建起可兑换的准备金制度。
在这一货币体系下,兑换模式呈现出完全失衡的状态。
那就是百姓能够携带金银前往官府兑换大明宝钞,却无法用大明宝钞从官府手中换回金银。
长此以往,就导致大明百姓们对大明宝钞毫无信任可言。
再者,大明宝钞在市场中的流通与消费环节存在极大障碍。
宋朝、元朝虽也发行过纸币,但他们的纸币能够在市场中顺畅流通,百姓可以使用纸币自由地进行各类消费活动。
比如你去买盐、买粮食、吃饭、或者其他消费都可以用纸币进行支付。
然而,明朝的情况却截然不同。
明朝百姓在拿到大明宝钞后,除了用于缴纳赋税,几乎找不到其他合理的消化途径。
倘若一种货币无法正常用于消费,那么它实际上已丧失了货币的基本功能。
再然后就是大明宝钞的超额印刷问题,在这将近三百年的时间里,大明始终未能对大明宝钞的发行量实施合理管控。
每当国家面临财政困境,第一反应便是大肆印钞。
其中,太祖皇帝朱元璋与太宗皇帝朱棣在位期间,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叫我小九哥 作品《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大明宝钞?这玩意在辽东狗都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