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该逃往何处。
而且作为大明的藩王,若无诏令,即便身死也只能死在封地,若擅自逃往别处,同样是死路一条。
老周王自然也明白这其中的道理,然后直接告诉他们,其他地方都不能去,去了也是难逃一死。
若想活命,唯有逃去京城,将河南发生的惨状告知皇帝,并祈求皇帝的原谅。
就算皇帝无法饶恕他们擅离封地之罪,看在血脉亲情的份上,或许也会网开一面,只将他们关押在凤阳高墙之内。
到了那时虽说失去了自由,但至少能保住性命,一辈子衣食无忧,总好过死在这里。
最终,生死存亡之际,周王世子还是听从了老周王的安排。
他本想带着老周王一同离开,却遭到老周王的言辞拒绝。
老周王深知自己身为藩王,是绝不能离开封地的,他要是跟着一起逃走,子孙必将性命不保。
相反,若是他死在封地之内,死在闯贼手中,子孙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于是,老周王当机立断,毅然决然地用自己的鲜血书给崇祯写了一封血书,表明自己誓死与开封共存亡的决心。
同时请求崇祯不要怪罪他的家人,希望崇祯看在他对朝廷一片忠诚的份上,给家人留一条活路。
这封血书,一直被周王世子小心翼翼地缝在内衣的夹层之中,因此并未被锦衣卫发现。
而这封血书,便是周王世子面见崇祯的最后依仗。
毕竟按辈分而言,老周王算是崇祯的长辈了,有了这封血书,崇祯即便心中不愿,想必也不至于对他们痛下杀手。
最多如老周王所料,将他们全部迁往凤阳高墙内关押起来。
如此一来,他们虽失去了自由和爵位,但好歹能保全性命,总比在河南被李自成屠戮强得多。
要知道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被李自成屠杀掉的藩王、郡王以及其他都是子弟已经超过了数千人。
这还是他们知道的,至于不知道,鬼知道又有多少?
想通了这些之后,周王世子便不再有过多的想法,只是静静地坐在原地,坦然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召见。
其他宗师子弟亦是如此。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一群锦衣卫便匆匆而来。
为首的锦衣卫恭敬地拱手行礼,然后看向周王世子问道:
“敢问阁下可是周王世子?”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叫我小九哥 作品《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宗室人口太多了怎么办?很简单,把他们都送到战场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