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先例。
若贸然行事,极有可能引发官兵的不满。
二来则是在古代,棉花堪称珍贵物资,官兵们即便领到新衣服,也会将旧的棉衣留给家人备用。
要知道一个普通士兵的全套棉衣差不多可以保证两三个人的过冬需求了。
可如今朱慈烺提出花钱收购士兵的旧棉衣,可谓一举两得。
一来有朝廷的政令支持,二来又有真金白银的补贴,官兵们自然不会太过于抵触。
想到此处,倪元璐和李邦华连忙拱手称赞:
“殿下圣明!”
“如此一来,确实可以保证当地百姓的过冬需求!”
朱慈烺并没有因为这两位臣子的恭维而感到高兴,反而又是微微叹了口气,然后继续说道:
“本宫也清楚仅凭此举,或许仍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因此户部可再拨出一些银子,大量收购辽东、九边当地的旧棉花。”
“重新加工制作后,低价售卖给当地百姓,务必确保每个百姓都能有一套过冬的衣物。”
“或许即便如此行事,仍会有不少百姓在寒冬中遭遇不幸,但这已是朝廷目前能做到的最佳方案了。”
李邦华和倪元璐默默点头,对朱慈烺的话表示认同。
紧接着,朱慈烺将目光转向倪元璐,继续说道:
“至于京城本地、以及陕西河南的过冬问题,可按两步走。”
“首先,以朝廷的名义,在不扰乱棉花市场物价的前提下,收购民间的新棉花。”
“其次,大量收购民间的旧棉花,包括京营、腾骧五卫及周围驻兵的旧棉花,由朝廷出钱回收,重新加工后,售卖给当地百姓。”
“依你估算,如此操作后,大概还缺多少棉花?”
倪元璐低头沉思,在心中迅速地盘算一番后,拱手回禀:
“回太子殿下,按照臣的估算,若照此办理,朝廷最多可在民间收购一百五十万斤至两百万斤棉花。”
“再加上旧棉花的回收利用,大概仍差三百万斤左右便可以满足今年的过冬需求了。”
朱慈烺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缺少的这三百万斤棉花,你们不必担忧。”
“本宫之前已经和郑家商量,会从海外运来一批棉花,少数也有三百万斤以上,最多再过十天左右,这批棉花就能运到京城来。”
“如此一来,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叫我小九哥 作品《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第二百四十章 这大明,也太他妈的难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