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坐在书桌前,沉思了片刻之后这才拿起笔,亲自写了两封奏疏。
在奏疏中,他详细地说明了潼关发生的事情以及李自成想要投降的事情,同时他也详细说明了自己的看法。
那就是他觉得李自成还是在诈降,为的只是拖延时间。
毕竟,李自成此人诡计多端,之前就曾经多次使用诈降的手段来迷惑朝廷。
而他之所以还是愿意接受李自成的投降,一来是因为圣旨,二来是因为李自成确实送来了不少百姓。
哪怕这些百姓都是老弱病残,可这些也都是大明的百姓,他无法拒绝!
并且他估计,只要这件事传开,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农民军愿意投降朝廷。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他答应了李自成的投降,不过具体要怎么决断,还是需要朝廷尽快拿个主意。
同样的内容,孙传庭写了两份,一份直接送到朝廷。
毕竟在孙传庭看来,朝廷是最终的决策者,必须要让朝廷知道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才好做出决断!
至于另外一份,自然是直接送给朱慈烺了。
毕竟之前的时候朱慈烺可是说过,只要是关于陕西的战事,都必须直接上报给他。
本来按理来说,有了朱慈烺的交代,孙传庭应该直接越过朝廷,然后直接将这件事情禀告给朱慈烺的。
但是孙传庭却没有这么做,而是一式二份,同时送往了辽东和京城。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现在的孙传庭并不知道朱慈烺之前造反的事情、也不知道这大明朝眼下已经是朱慈烺当家作主了。
所以在他的认知里,崇祯依然是最大的那个,朝廷才是最终的决策机构。
至于太子爷.
也只是太子爷罢了!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叫我小九哥 作品《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孙传庭,你好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