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猛将、谋士、有美人,大批豪杰登场,争雄于天下。”
其实,三国那个时代风云变幻,很精彩,但难度是不如秦末、隋末和元末的,由此也可见从汉高祖、唐太宗、明太祖之厉害。
“当然,这个时代之所以在后世广为流传,甚至传于外邦,主因还在于那本,那是本历史演义,即在历史的基础上进行了编改虚构,使之更具故事性,更能吸引人,名为三国演义。”
“演义并不等于历史,其中有些事迹甚至不是三国时发生,像赤壁之战便借鉴了洪武帝的事,但其传播更广,知晓的人更多,影响也更大。”
始皇道:“也就是正史被一本编改虚构过的演义盖过风头,更让后世人知?”
李念点头道:“正是如此,臣稍后讲说时会将正史和中的内容同讲,确实极有趣,有很多非常经典的故事。”
“东汉之所以走到末路,天灾、皇帝更换频繁、皇帝子嗣不昌、后宫外戚宦官干政专权、世家豪强崛起都是原因,几乎注定灭亡,难以扭转,但汉灵帝在位时,将这个过程又进行了加速。”
“这位帝王也可算是东汉末年开启的关键人物,若无他,东汉末年也不会变成那般景象。”
刘宏绝对是东汉末三国初不可能略过之人,尽管他接手东汉朝时已经是一个烂摊子,但雷终究是在他手上爆的。
而且,正是由于这位的某些操作,像废史立牧这个操作导致了各地诸侯发展壮大,影响不可谓不深。
“汉灵帝刘宏,汉章帝刘炟之玄孙,东汉第十二位帝王。”
“这位和东汉某些皇帝一样,非以太子身份继位,而是他的上一位帝王汉恒帝刘志没有子嗣留下,便被推举继位。”
“在被迎入宫中继位时,刘宏十一岁,也经过了一段被临朝称制的时日,但没太久,临朝称制的桓思窦皇后便失了势,让才十一岁多的刘宏亲政掌权。这桓思窦皇后是六后临朝中的第五位!”
“亲政掌权之初,刘宏并不算昏庸,也有些作为,其诛杀权宦,设‘侍中寺’,以此收拢大权。尽管对鲜卑、羌乱和西域没取得显著的成果,但其对外击败高句丽,将高句丽的土地划归东汉治下,对内平定西南夷叛乱,武功也还算有。”
“另外,华夏历史记载认为‘胡床’,也即是凳子,是在汉灵帝时引入的。后汉书中记曰:‘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