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教,不信佛教,且他们也认为其不如阿育王伟大,遂以阿育王孙相称。
迦利舍上师摇头道:“无须忧虑此事,耆那教即便知道,也当不会怎样,其等现今要做之事是靠阿育王孙,迅速在各地兴建寺庙,收纳信众,哪会有空着眼于外?”
这话在理,耆那教发展,也不可能先向国外发展,必定是先在国内作为,等在国内的势力地盘稳固之后,再向外动手。
佛教在这时主动从孔雀国内退出,不与他们争抢,耆那教只怕欢迎还来不及,怎会阻碍?
此言有些道理,但还是有问题,提出问题的那人又道:“上师所言有理,可若耆那教让阿育王孙向大秦国王传信一封,让大秦国王不许我等在大秦国内传教,又当如何?”
对啊,要是耆那教和阿育王孙既不想他们在孔雀国内发展,也不想让他们在秦国发展,万一让他们在秦国传教成了,说不定以后会卷土重回国内,因此书信一封去往秦国,送与那秦王。
阿育王孙现今可是实打实的孔雀国王,天下第一强国之王,其要是在书信中让大秦国王不许他们传教,那大秦国王会听谁的,用脚趾也能想到,肯定是会听从阿育王孙!
房间内一阵沉默,过了会儿,一人低声提出了一个建议:“要不将那帮秦国人全数”
众人惊讶地看向这人,这是名耽摩栗底的贵族,其提出的建议是把秦国人杀了,这样便能延缓耆那教和阿育王孙得到消息的时间。
迦利舍上师道:“佛常怀慈悲之心,以善悯度化世人,此议不可提,此法不可行。且秦国人到耽摩栗底的消息众所周知,纵使我等能隐瞒一时,也无法瞒得太久,杀戮觐见阿育王孙的他国使者之罪,无人能够承担。”
“另,我等去往秦国传教,秦国之王定会询问其派出的使者何在,到时又如何应对?因而,我等只能抢先一步,在耆那教和阿育王孙做出行动前,先到达大秦国,在大秦国传教!”
众人皆称迦利舍上师之法善,同意了他提出的方法,尽快派人往大秦国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