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他们的东西肯定不是秦人最先进最厉害的,但对他们这些国邦来说,已经相当先进,谁能学会,谁就能领先于除秦人外的其他人。
这些国邦或部族强大起来后,如果想对他们不利,而他们又没学秦人所教授的东西,那结果只怕不会太好。
乌孙王看着乌孙使者,道:“和大秦正式建交后,真可派人到大秦学习?”
乌孙使者道:“当是可以,大王可问询大秦使者,正式建交会定下诸多盟约,大王到时自知。”
乌孙王点头叹道:“不愧是大秦,远非我等能及!”
乌孙使者说的某些东西,他们连听都没听过,更别说了解知晓,由此也可见大秦的强盛。
感叹完这句,乌孙王又道:“继续说在大秦所见!”
乌孙使者继续道:“大秦的官吏皆由博学的贤人担任,他们是大秦最聪明智慧的一批人,大秦为招纳这些贤人,还设置了一个名为‘咸阳大考’的活动。”
一头领好奇道:“什么是‘咸阳大考’?”
乌孙使者道:“‘咸阳大考’是一种比试,但比的不是谁的箭更准、谁的力量更大,而是谁更有学识。‘咸阳大考’会将大秦的贤人都吸引过来,他们在一起比试学识,选出其中学识高者作为官吏。”
“在大考中被选中的贤人会被列榜传告天下,获得大考头名者为状元,次者为榜眼,再次者为探花”
“众多上榜的贤人会骑着马游览咸阳,接受其他人观礼,还会被大秦皇帝赐衣,受大秦皇帝召见赐宴。因此,咸阳大考也被秦人视为顶尖的荣耀之事。”
“为有更多贤才,大秦皇帝设立专门培养贤才的学校,招收大秦聪慧的孩童到那学习。一批接一批,大秦的贤才源源不断,由这些博学的贤人作为官吏,大秦又怎会不强盛?”
听着乌孙使者的话,乌孙王等人在心中试想了一番,更感受到大秦的可怕:一批又一批学识渊博的贤才,一批又一批熟知兵法的将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工匠,源源不绝,不断增多
以后的大秦,所有官吏都是学识渊博的贤才,领兵大将都是由王翦这等将领教授出的,还有掌握了各种各样工艺的工匠。
如果大秦是他们的对手,光是想想便感到绝望,本就已经很强,还在不断变强,幸好他们和大秦并非敌人,甚至,他们还有机会和大秦交好。
乌孙王等人所想是建立在大秦的技术不发生进步的情况下,如果他们考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