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算了算,几乎是大秦最广袤时的四倍。
李念继续道:“彼时的大唐不仅疆土广袤,且边陲安定,百姓阜安,被誉为有贞观遗风。李治在位时,还平定了东突厥叛乱,灭亡了百济、高句丽”
又一次听到“高句丽”这个词,始皇帝道:“高句丽是在李治一朝得灭?”
那可是在杨广和太宗也没被灭掉的异国,竟在李治手中被灭去。
但这也并不意外。
杨广虽未真正打服高句丽,还给高句丽送了不少物资,但他的征讨也消耗了高句丽的人口,等到太宗时,太宗又进一步削弱了高句丽的实力。
再到李治时,高句丽已衰弱,再不复强盛之时,而大唐却有太宗的贞观之治打底,实力还在上升。
高句丽衰而大唐盛,当然有机会胜之!
李念道:“永徽六年,高句丽与百济联军攻新罗,新罗遣使向大唐乞援,李治先后派兵出击高句丽、百济。显庆五年,邢国公苏定方平定百济,俘百济国王、太子,百济宣告灭亡。总章元年,唐军攻占平壤,让高句丽步了百济后尘。”
“可惜,虽灭亡了百济与高句丽,但大唐并未维持住对那片地区的控制,因为新罗为争夺对百济、高句丽故地的统治权,和大唐又爆发了战争。”
对新罗反水跟大唐打起来,王翦并不感到疑惑,这些异邦异族都是如此,并不会感激大唐出手援助,只会想着从大唐身上薅到更大的好处,他只是疑惑大唐连百济和高句丽都击败了,没能摆平这个新罗?
听了王翦所问,李念笑道:“关于新罗和大唐之间的战争,新罗方面的史料记载和华夏方面的记载有所不同。”
“新罗方面所记,是他们大胜唐军,咸亨元年一举攻陷熊津都督府八十二城;咸亨二年,又斩首五千三百级,获百济将军二人,唐果毅六人。上元三年又战胜大唐将领薛仁贵,斩首四千余级。”
“但在华夏的史书中,刘仁轨在七重城大破新罗军,之后安东镇抚大使李谨行又在买肖城三次大败新罗军,打得新罗王遣使谢罪,并向大唐进贡大量贡品。”
王翦笑道:“看来新罗与大唐之争,应是大唐得胜!”
那新罗也是高句丽所在地区的国邦,而李念已经说过那个地区的人喜欢瞎编历史,还喜窃夺他国之物,连名人节日也要窃夺,其等比大唐更有可能篡改这段历史。
可如果是大唐得胜,为何还把那片地区的控制权给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