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到了现在,许多士卒连血都未见过,武器已朽,士气已失。
而这些秦军,听说是在同六个国家的大战中厮杀磨砺出的,与他们孔雀国的军队绝不在一个层次。
幸亏大秦不好到达他们孔雀国,否则要是秦皇下令让秦军攻打孔雀国,他们十有八九得亡国
可是秦人已知道他们孔雀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国民还软弱好欺,就像块大肥肉悬在眼前飘来荡去,秦人不可能不动心。
极有可能会在某天派兵前往,真到了那一天,该怎么办?
一想到这些,耽摩栗底的僧侣、孔雀国王的使者便感忧心,他们很想回去报信,可秦人却将他们看守起来,不允许自由活动,不给他们回去报信的机会。
秦人今日聚兵于此,看这状况,大概是要出兵征讨某方,可谁又值得秦人征讨?
百越各部的使者朝周围看了看,未见匈奴、乌孙的使者,便明白了一些事:秦人要对东胡、月氏出兵了,让他们来观看出征仪式,是在向他们彰显军威,甚至有可能会让他们随行观战,亲眼见识秦军是如何将东胡、月氏击败,以此威慑他们百越。
但秦人就这么自负,他们就笃定一定能打赢东胡、月氏,没有丝毫意外?
匈奴和乌孙的使者不在,是因这两方要随大秦一同参战,自然不需再派使者过来,而他们百越诸部和那些奇怪的人(指耽摩栗底僧侣和孔雀国使者)不会参战,便被秦人“请”到了这,甚至还会随军。
李念站在某处,看着立在校场上的秦军,到这的只是要出动的秦军的一部分,像过去一年里组建的热武器部队便未在此。
才休养生息了一年,李念并不想在这时便再次发动战争,但有的战争必须得打,不是想不想的问题。
大秦需要这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不仅要打赢,更要赢得漂亮,让周围诸国都看到大秦的赫赫兵威,才能利于大秦接下来的计划。
大汉和大唐为何能威名远扬,让万邦来朝,诸国臣服?
还不是一场接一场的胜利打出来,只有让其他国家真正感受到大秦的强大,有些事才好去办。
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同样很难得到,光凭口舌很难让人服从大秦的安排,为大秦做事,必须得施以一些拳脚。
且大秦现今虽有威名,但对某些国家和部族来说,大秦的战绩属于听过,没有亲眼见过,谁知大秦是真猛,还是银镴枪头?
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