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眉道:“如此作为,本不会出事也得出事。这玄宗也是糊涂,竟让安禄山在已为一镇节度之时,又为另一镇节度,岂非助长安禄山野心?”
让安禄山接替为一镇节度使时,应当夺去安禄山另外一镇的节度使之权,方好防止其做大,然而玄宗不仅没夺,反而一切照旧。
李念笑道:“理虽如此,可玄宗此时哪会想到这些?当时,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朝内朝外皆知,安禄山自然不会不知。”
“于是,他做了一件极其不要颜面的事,明明他比杨玉环年长将近一辈,可为杨玉环叔伯,却主动奉杨玉环为母,请求当杨玉环的养子。安禄山比杨玉环年长十六岁!”
王贲评价道:“其非拜杨玉环为母,实为拜玄宗为父。是想借杨玉环得取玄宗信任!”
李念笑道:“杨玉环也不知出于何种想法,许是觉得收下这个可以当自己叔伯的肥儿子比较新奇,也许是觉得可用安禄山为助力,杨玉环收下了安禄山这个大胖儿子。”
“安禄山知道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有多深,每次入宫拜见之时,皆先拜杨玉环,再拜玄宗。玄宗对此感到很奇怪,于是问他,安禄山对曰:‘臣是蕃人,蕃人先母而后父。’”
“这番回答不仅没让玄宗生怒,反而令玄宗大悦,命杨銛以下的杨家人和安禄山结为兄弟姐妹。”
这玄宗也是个奇葩,安禄山显然是摸准了玄宗的性子,成功戳到了玄宗的爽点。
“在此之后,安禄山在玄宗那里的地位更高,天宝十年,安禄山想担任河东节度使,玄宗真就授给了他,让安禄山一跃成为统管三镇的节度使。玄宗设立十大节度使,而安禄山占其中之三,且皆为重镇!”
“大唐当时边军人数极多,达五十多万,占总兵数八成以上,其中又主要集中于东北与西北边境,安禄山所掌平卢、范阳、河东三镇兵力即达十八万之众,还是精锐之军。”
这等规模的军队,让安禄山不生出造反的心思,也很难啊,而玄宗将这么多精兵归于安禄山手下,还不加以节制,他怎么睡得着?
冯去疾道:“难道大唐朝廷便无人怀疑提防安禄山?”
李念笑道:“自然有人怀疑,像杨国忠便多次提醒过玄宗,安禄山会造反。”
杨国忠向玄宗提醒安禄山会造反,难道这杨国忠还是个忠臣,对得起玄宗给他赐的“国忠”之名?
始皇等人马上便明白过来,杨国忠肯定是见安禄山在玄宗和杨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