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几位开口后,其他大臣也纷纷出声表态,大殿内变得热闹起来,可突然,一名大臣起身:“臣请诛著此书者!”
章台宫瞬间安静下来,众臣都看向那名起身说话的大臣,只见其毫不畏惧,神色严肃认真地立在那里。
听到这话,很多人都明白这人要说什么,这书中的谏言策略对大秦极好,但那是对大秦好,而不是对大秦的帝王好,于国有利,而非于君有利。
国家兴盛强大了,却不代表帝王就能获得好处,甚至可能会动摇帝王的统治。
看出这点的人不少,只是都没说,这书明显是出自那位之手,陛下今日将之拿出,显然有意为那位背书。
而且,依陛下对那位的器重,跳出来指出,可能不仅没好处可讨,反倒会被陛下责罚。
所以,尽管许多大臣看出这份文件于国有利,却未必有利于皇室,却未出声,只有这位。
始皇看向这名大臣,问道:“陶卿为何会有此想?”
大臣正色道:“此书中所言虽好,却会为大秦留下巨大危害,国强却非君王之强,国家富却非君王之富”
这名大臣讲述了一番他的看法:此书中之策虽会使大秦变得强大,但却可能于帝王皇室有害。
李念在殿内听着这名大臣发言,这时代的人虽然没有后世人的见多识广,但其等并不傻,只要将事情给他们说清,他们不难判断出其中的利弊。
但这位大臣发言错了,因为始皇帝在决定拿出这份文件时,就已经做出了决定。
是选择让大秦变得空前强大,自己成为后世帝王难以企及的千古一帝,还是选择让大秦多传续几代,最终和其他王朝一样覆灭。
为了自家王朝维稳,封建君王会除去那些在他们看来不稳定的因素,像实行海禁、严苛的户籍制度等,都是为了消除不稳因素,毕竟是家天下,都想自家的王朝永世长存,万世不灭。
但李念将“强国强民,还是维持王朝的统治?”给变成了“你是要成就不世伟业,还是维持王朝的统治?”,让始皇帝没法为了维护大秦稳定而消除这个不稳定因素。
反正左右你要放弃掉一个,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始皇做出的选择是成就前无古人,后可能也难有来者的伟业!
这名大臣言毕,又道:“此书看似为治国妙论,实则为祸害天下之源,臣请收此书焚之,并诛著此书者。”
始皇对这名大臣道:“陶卿想法,朕已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