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深感不安,我两也想多了解秦国,以为日后准备。”
准备好给秦人投诚?
优旃心中明白得很,但并未点破。
有些事点破后不仅会得罪人,还会绝了自己的路,向秦国投诚这条路虽不高尚、甚至颇为耻辱,但说不定自己以后也要走呢。
优旃上师道:“贫僧已明白两位檀越之意,不日便会遣僧众到两位府上,为两位讲说秦国之事。”
罗伊和帕迪克知道优旃上师明白他们的用意,但对方知道却不阻止,反而允准,看来这位上师也有意保留向秦人投诚这条路。
优旃上师的“通情达理”也让罗伊二人松了口气,向优旃行了一礼:“多谢上师!”
类似的场景还在耽摩栗底其他地方上演,大秦尚未过来,可耽摩栗底的人心已经开始乱了起来。
摩叶上师想到过有人会生出向秦人投诚的念头,只是大概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他今日才给众人讲说秦国之事,随后便有人在为向大秦投诚做准备,他希望的抗秦大业还没开始,倒是投秦大业开展得颇为迅速。
这也是由于信仰及长期养尊处优,已经磨消掉了这些贵族、官员的勇气血性,无论是佛教,还是耆那教,都主张非暴力、不杀生,那受其影响的人,自然而然会缺乏抗争拼斗的勇气。
而且,如果选择和秦人对抗,要做的事太多,摩叶上师讲说的那些强国之法听起来很好,可实际上是要让他们割利,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地位权势。
如让出现更多贤才,听起来似乎很妙,贤才多,国家便能得以兴盛强大,可是贤才多了,而地位权势却不增加,那想要让新出现的贤才有位置,就必须让旧人让位置。
而“旧人”是谁?
不就是他们这些人!
秦人会不会抢他们位子不知道,可国内如国出现了众多所谓的贤才,其等必定会挤占他们的地位。
与其让国内其他人给分走他们的权势地位,不如向秦人投诚,给秦人割让些利益,说不准向秦人投诚割让的利益要比抗秦付出的少。
关键是秦人那般强,看不到和秦人对抗的可能,既然如此,何不投秦?只要将秦人满足,秦人自然就不会取他们性命,夺走他们的地位权势。
李念要是知道这些孔雀国人的想法,定会感叹:不愧是某雄的祖宗,果然是一脉相承,后世有某雄要勃勃生机送国人给日寇屠戮,现在有这帮人在大秦还未打来时,已在思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