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有远洋航行的能力!”
“可惜,郑和七下西洋却未引起大明朝廷重视,其带回的海图被束之高阁,最终还因失火而被毁。”
“郑和出海所用的最大宝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整支船队有数万人。即使郑和下西洋的百年后,西方也难以组织起这等规模的远洋船队!”
扶苏闻言也觉可惜,明明领先了这么多,却还是被人超过,可叹可惜。
“大明朝廷不重视郑和下西洋的成果,一是朝中很多官员认为远洋航行劳民伤财而无所获,不愿再继续;二是天朝上国的观念作祟,觉得海外皆是蛮夷之地,无好处可得;三是担忧民众会效仿出海,从而让国内不稳”
“后世王朝,朝中文臣几乎都是儒家弟子,其中很多人思想较为迂腐顽固,让其等支持华夏王朝向海外开拓,很难。”
李念摇了摇头:“儒家,于华夏有功,但亦有过,华夏会故步自封,停滞不前,与儒家有不小关系。”
“从大秦到历代王朝,或相隔数百年,或上千年,却未有多少进步,甚至某些时候还往后退。”
扶苏想到他在回咸阳时,父皇曾问如何看儒家之法,他当时回答儒家之法要强行推行,要么国改,要么儒家之法改变。
现听李念之言,儒家显然是改变了自己,适应了君王,可这种改变给华夏带来了不良影响,否则李念话中也不会说“腐儒”、“迂腐顽固”等词。
李念道:“西方能超过华夏,不是其等天生比华夏子民聪慧,而是因华夏本身的问题,加之其等抓住了大航海机遇。”
“华夏从不比任何民族差,不然华夏凭何领先其等如此久!”
扶苏道:“原来妹婿想大秦拓展海外,还有此中缘故。妹婿尽管放心,大秦不会蹈此覆辙!”
都知道了后来的历史发展,要是还跟历史一样,那不是说他们既无能,又无智。
说完这句,扶苏决定问点其他想知道的,他道:“这清和明都是后世王朝?”
李念道:“皆是,清在明后,明也是最后一个汉人王朝。”
“汉人”一词让扶苏愣了下。
“汉人”应是后世华夏子民之称,就像秦人、齐人、赵人一般。
但这个“汉”是从何而来?
而且,不对啊,在清之后,还有新的后世之国,难道那个新的华夏之国不是以汉人为主?
听了扶苏之问,李念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