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等亦无不敬李大人之意。”
“只是,王擎重之位,乃朝纲所系,骤然替换,恐生动荡。”
“倘若群臣不应召,陛下将何以理政?”
“李大人之才,无疑;可陛下要思的是,‘局势’。”
“若新党悉数撂挑,朝廷半空,到时百政并出、无以接续,何以维纲?”
这不是反对李安石,而是在指出一个更可怕的现实:
——朝局非纸上谈兵。
——这不是比谁才高一筹,而是谁能稳住根基。
清流们终于回到了他们一贯的主张上——保纲、保局、保序。
不是不改革,而是不能“骤变”。
更有一位年长太常少卿出言:
“臣以为,可先以李大人署理吏部之权,待朝局稍稳,再以次第转任。”
“若强行替位,只怕将动朝根。”
而此时此刻,殿中众臣的心情亦再生变化。
先前一腔激昂,赞李安石之才;如今却被现实之墙重重一击。
是的,李安石能干——可他能干得了“王擎重的位置”吗?
能干得了“新党撑起的整个朝堂半壁江山”吗?
就一个人,就算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吏部尚书这位置,也不是一个人的官职。
它是一座桥梁,一道中枢,一道数十年构建的政治格局。
若真动了——
便是王擎重退。
也是新党退!
新党退之后呢?
那一半的京官、六成的台吏、七成的言路、三成的监院,全都撤了
谁来补?
清流不够。
旧臣分散。
寒士未起。
而李安石——他孤身一人,又如何独承这万钧之重?
朝堂之上,这问题沉甸甸压落下来,哪怕是最先支持李安石的几位,也都不由低下头去,神色凝重。
他们不是退怯,而是被现实绊住了脚步。
少年天子,静静看着这一切,未发一言。
他端坐玉阶之上,仿佛早知他们终将提出这一问,也仿佛早有准备。
而李安石,依旧站在殿中,无喜无惧,神情如水,不进不退。
他不辩解。
也不辩护。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长工绝剑 作品《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第741章 三问三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