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要逐条检阅、详加斟酌、审慎试行——此举,无疑是将皇权所立之变,引入庙堂共筹之程。
许居正闻言,垂首再拜,沉声道:
“臣受命。”
“臣将择人明日集议,召集翰林、博士、典籍编修、礼部主事以上诸官,同列一阁。”
“若能查其所漏、补其所阙,厘清纲条、校正文理,再传诸学府为士子所学——则陛下之志,可望稳行。”
他说罢,稍作停顿,又低声加奏:
“臣斗胆再请,朝议既定,臣能否奏请赐副本十份,分送六部与三院所掌学事诸司,亦可参读斟酌。”
萧宁点头:“准奏。”
“诸卿亦可上奏各自所见所疑,朕皆令阁中记录在案。”
“七日之后,朕将召定纲阁所议官员入朝,面问所疑,复论所可。”
“若七日之后,纲目依旧可立、策题未有根本大疵,则朕将命礼部另列新科名目,三载内选一地试行。”
“此试之成败,将定后世取士之道。”
言罢,他拢袖一揖,目光沉如山川,终落一句:
“望诸卿竭力,勿使朕一人筹谋五年之志,弃于朝堂之议。”
此言一出,殿中群臣躬身如林,应声若雷:
“臣等,谨遵圣命。”
一场席卷天下士道之变,终于在此刻,真正踏出了朝堂之外的第一步。
金銮殿上,晨光愈发明亮,照耀在那五部纲目卷帙之上,纸页轻动,宛如无声的鼓角,振荡人心。
朝臣们的神情仍未从震惊中缓过来,许多人手中还拿着那卷宗,低头翻读,又复抬眼沉思,神色或惘然、或动容、或复杂难名。
就在这肃静如洗的氛围之中,萧宁立于御阶之上,缓缓拢袖,语声不高,却如晨钟暮鼓,缓而不失威严。
“朕今日言多,已扰诸卿清听。”
“朝议至此,便到此为止。”
殿中众臣闻言,神情纷纷一震,不少人悄然吐出一口浊气。
今日之朝,实在过于沉重。
从罢黜新党,到李安石之流入殿,从试题之改到纲目之揭,再到那五年孤力成章的惊人之语,一环紧扣一环,每一次发言,皆如山崩水涌,难以喘息。
“退朝”二字一落,殿中如释重负者甚众。可正当众人以为天子将御前而去之际,萧宁却忽而转眸,语调一转: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长工绝剑 作品《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第746章 科举新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