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态道。
看似战线有上千里,真正交锋的战略要地,却只有这么几个地方。
这场战争的主力是两广兵,自然是以两广方面为主。
即便是他们地位更高,有能力争取统帅的位置,那也没有意义。
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就直接上战场,可是兵家大忌。
万一吃了败仗,大半辈子积累下来的声望,那就一朝丧尽。
对他们而言,宁愿不出征,出征就必须获胜。
尤其是在大虞朝,武将的任何一次失败,都会被文官们放大解读。
哪怕前面立下的功劳再大,他们都会假装没看见。
沉没成本太高,高到无法接受失败。
“那么剩下的战场,就交给我了。”
李原平静的说道。
坦率的说,这样的任务分配,同他的身份地位严重不符合。
正常情况下,收复永州的战役,应该是他来主持。
怎奈整顿后的湖广兵,才刚刚形成战斗力。
想要发起永州战役,主要还是要依赖两广兵。
战争要别人来打,他把主帅的位置霸占着,势必会影响后续的合作。
即便是李牧可以不计较,下面的那帮将领,也不会买账。
扩军之后的两广六镇,除了勋贵系将领外,还增加了许多草根将领。
他们在军中属于自成体系,因为在政治上缺乏话语权,所以存在感相对较低。
这些人都是李牧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因为出身的缘故,同勋贵系将领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和睦。
这是拉山头,必须付出的代价。
勋贵系将领,到这边来镀金,挤占了人家的升迁机会。
无法违逆大事,但内心深处,还是忍不住会窝火。
平常时期,李牧在上面压着,自然不会闹出乱子。
要是换个主帅,那就没法保证了。
高效的结束了军事会议,让很多第一次参加会议的将领,非常不适应。
开场就直入主题,连象征性的寒暄都没有,更不会出现长篇大论引经据典。
这和他们熟悉的文官军事会议,完全是两个概念。
整场会议发过言的,也就四位大佬。
名义上是军事扩大会议,实际上更像是四人会议,换了一个开会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