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争爆发的问题,无需进行纠结。
前线官兵斩杀的安南首级,阵亡的将士名册,无一不能说明问题。
何况安南使臣挑衅大虞,在官员中也是公开的秘密。
仗肯定要打,现在的关键在于,这场战争的规模究竟有多大。
布政使掌管一省的钱粮,若是筹集钱粮,他首当其冲。
“百万大军是安南人自己宣传的,敌人具体有多少兵马,暂时还不得而知。
不过当年我朝平定交趾时,安南地区的人口,就超过了三百万。
经过这么多年的扩张,安南人的疆域增加了数倍,治下总人口怕是有千万之数。”
李牧当即忽悠道。
人口增长和疆域扩大同步,看似非常合理,实际上纯属扯淡。
别看安南人控制的疆域不小,实际上开发出来的土地,仅仅只占一小部分。
全国大半的人口,都集中在红河三角洲平原,其他地区依旧是传统的部落制。
这些零散部落,名义上归属于安南国,实际上依旧处于独立状态。
人家居住在深山老林中,安南王也没办法进去征税。
从搜集的情报来看,现在的安南国,总人口大约在五百万到六百万之间。
要征服安南,现在就是最佳时机。
倘若他们的农业水平再进一步,迎来新一轮的人口大增长,那就吃不下去了。
当然,安南的在册人口,还是三百多万。
这方面同大虞差不多,为了逃避丁税徭役,士绅们都学会了藏匿人口。
安南国对外号称,拥兵三十余万,也只能吓吓不知兵的书生。
李牧对这组数据,完全感受不到任何压力。
毕竟,大虞朝的在册军队总人数,还高达两百八十多万。
并且这个数字,还随着募兵的扩张,在持续增长中。
倘若哪天超过三百万,李牧都不会觉得奇怪。
可到了具体作战中,大虞想要调动三十万大军,都千难万难。
师父如此苦逼,跟着学习的徒弟,情况也好不了多少。
大虞看起来虚弱,那只是运气不好,赶上了小冰河时期。
如果不是持续的天灾,导致国内狼烟四起消耗了大量国力,区区北虏根本不算什么。
“区区弹丸小国,居然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