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文官无法推进改革,但是靠军队可以。
往后哪个省发生叛乱,就在哪个省推动改革。
数十年之后,税制改革就可以推广到全国。
完成了这一伟业,大家都可以功成名就,流芳千古。
大好的局面,全被永宁地一句话给毁了。
内心深处,万俊辉气的想刀人。
没有丝毫犹豫,群臣再一次统一立场,当场把永宁帝怼了回去。
廉州港。
随着船鸣声响起,一众战俘的眼神,渐渐变得湿润起来。
这一去,有生之年能否再回到故土,都是一个未知数。
可是没有办法,在广西的生活,虽然比当初在家种地好上一丢丢,可政治地位却低的可怜。
作为流放的罪犯,走出去都会受人鄙视,连带着家眷都跟着受累。
除非是必要情况,他们都在自己的劳作区活动,绝不去军户区串门。
哪怕心里不说,家眷们对一墙之隔的军户区,还是充满了羡慕。
同样是劳作,人家耕种卫所军田,不光享有高额的收益分成。
卫所还提供的牲口和种子,灾年卫所甚至负责兜底。
家中有人入伍服役,还有一份钱粮补助。
只要不是生的太多,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粗粮菜团子管饱。
逢年过节,改善伙食的时候,还可以吃上一顿肉。
生活水平比他们原来村中的富户,都要好上几分,同一些小地主差不多。
他们这些罪囚就惨了,不光伙食标准更低,平常也就勉强七八分饱。
幸好卫所中大力推广高产蔬菜,他们也跟着受益,不然日子还会更惨。
想要吃肉,除非是立下功劳,不然就是奢望。
即便是如此,跟着过来的家眷,也很快接受了现实。
本来就生活在最底层,流放后生活水平,比之前还好一丢丢,还能奢望啥。
最关键的是压在身上的债务,现在不用还了。
如果不是参加叛军,见过了一些市面,估摸着他们也会安于现状。
可正是因为见过市面,他们反而不甘于现状。
隔壁的军户,就是他们羡慕的对象。
不光日常生活水平高,还有向上的希望。
参军入伍,一旦立了功,整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