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在成都府上演。
大家都是老熟人,在京中的时候,早就认识了。
虽然没有多少交情,但也没有个人恩怨,相处起来还算融洽。
简单的叙旧之后,就开始权力交接。
“账目,本侯就不看了,以阁老的为人,想来不会有问题。”
李原把账本一推笑着说道。
查账是不可能查的,新官不算旧官账,这是大虞朝的传统。
谁的任期内,都会留下一堆的问题。
严格审核账目,到处都是漏洞,费用根本对不上。
只要没有留下大坑,大家都会选择假装看不见。
倘若真有大问题,实在没法收拾,再往朝堂上捅不迟。
“多谢侯爷的信赖,不过账目还是要交接的。
蜀地的情况特殊,叛军虽然离开,但距离蜀地并不远。
乌思藏都司和朵甘都司都不是什么好地方,叛军多半在两地待不长,没准哪天就会杀回来。
军事上的事情,侯爷比老朽精通,我就不多言了。
主要是政治上的变动,略微有些麻烦。
老夫推动的蜀中新政,刚刚落实下去,后续还需要监督。
这些事情,只能拜托侯爷了!”
徐文岳神情恳切的说道。
麻烦虽然是他惹出来的,但出发点却是好的。
大虞缺钱,朝廷想要运转下去,就必须搞钱。
蜀地一直都钱粮重地,因为财税制度的缘故,朝廷在当地征收的税款极其有限。
对大虞的主要贡献是协饷云贵,偶尔也会支持陕西都司。
可这不是极限,相较于北方各省,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阁老放心,新政之事老夫会继续下去。
蜀地士绅多是明理之辈,只要晓以大义,他们定会支持的。”
听到李原的回答,徐文岳是一脸的尴尬。
“晓以大义”一直都是文官的说辞,通常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基本上可以判定是黔驴技穷之下的瞎扯淡。
真要靠大义就能解决问题,大虞朝也不会走到现在这地步。
从武将口中说出来,更像是嘲讽。
偏偏徐文岳这次事做的不道义,想要回怼都没底气。
本质上要求李原接下改革的烂摊子,就是靠“大义”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