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跋扈的武将多了,也不在乎再增加一位。
关键是李牧这一表态,将直接影响许多勋贵将领的立场。
大家都是从两广六镇中走出来的,舞阳侯也是他们的老上司。
这位老上司对他们不错,现在遭遇大难,于情于理都该给他讨回一个公道。
何况还有一众军中袍泽,也无辜死在了昌平之战中,那就更不能坐视不理。
前面是巨头们没表态,大家心里有想法,也不敢付出行动。
现在无需顾虑了,军中影响力最大的汉水侯站出来,公开表明了立场,大家只需跟上即可。
军中实权派表明立场,京中的勋贵外戚有了更大的底气,大概率还会找他闹一场。
至于局势变化,朝堂需要稳定,这些问题大概率会被无视。
永宁帝不认为,这些武夫的政治素养和战略眼光,能够高到哪里去。
“陛下,息怒!”
一众宦官齐声说道。
文官在闹罢朝,勋贵外戚同他对着干,永宁帝能够商议的只剩下宦官。
偏偏宦官们被前些年诛杀阉党的行为给吓住了,一个个都在谋求自保,根本不敢冒头。
“罢了,汉水侯弹劾之事,就当什么都没发生。
另外拟旨告诉汉水侯,管好都护府的事务即可,朝中大事不需要他操心。
把奏折抄录两份,分别发给成国公和镇远侯,试探一下他们的反应。”
永宁帝想了想说道。
遇上讨厌而又处理不了的人,那就打发远远的,眼不见为净。
尽管不认为勋贵们会犯上作乱,但该有的警惕之心,还是不能少。
“奴婢遵旨!”
“只是陛下,百官罢朝和宫门外那群书生怎么办?”
徐忠恩硬着头皮上前问道。
这两个群体,都是又臭又硬的石头。
幸好北虏围城,切断了其他地区读书人响应的渠道,能够动员的只有京师士子,不然场面还会增加十倍。
“放出风声,朕准备从一众官员中提拔有为之士,增补朝中出现的空缺。
同时告知外面的举子,北虏退去之后,朕会加考一场恩科,让他们赶紧回去复习。
如果有人不听劝,那就剥夺功名,流放岭南!”
永宁帝面无表情的说道。
同文官们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