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事情,自舞阳侯率领的勤王大军覆灭那一天开始,景兄就应该有这种思想准备。
恶劣的政治影响,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消除的。
即便是清算了文官首脑,下面的人还是不满意。”
李原略显苦涩的说道。
勤王大军覆灭,固然是文官的责任,可同样也是皇帝的责任。
事发之后,永宁帝又没有及时进行补救。
一直拖到勋贵系在政治斗争中获胜,才不情愿的出来表态,对事件进行定性。
最直接后果就是下面的将领,同皇帝离心离德。
按理来说,发生了这种变故,皇帝应该全力拉拢勋贵集团才对。
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人,只要皇帝私下里肯低头认错,重新收买人心不难。
别的不说,舞阳侯的葬礼就是机会。
永宁帝只要在灵堂上哭上几嗓子,就能够挽回不少人心。
如果更进一步,直接跑去披麻戴孝,那么前面的事情都可以揭过。
可惜永宁帝什么都没做,只是按照惯例,打发太子前去吊孝。
皇帝表现的这般冷漠,下面的人没有想法是不可能的。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典故,大家都是学过的。
在执行平叛任务的过程中,大家首先想的是怎么保障自身利益。
一次性把叛军剿灭,战功就是一次性的。
养寇自重,不断在战场上获得胜利,那就是源源不断的战功。
涉及到利益,勋贵系大佬打招呼,同样也不好使。
肯执行命令,那都是给他们面子。
如果不是抹不开面子,估摸着大家都会跟辽东系将领学样,每一次出征都要先和朝廷谈条件。
“思想准备是有,可这一天真的发生了,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如果大家这么干,大虞朝该怎么办啊!”
景国良一脸伤感的说道。
对大虞他给予了很深的感情,如果不是对这个国家爱的深沉,也不会在面临皇帝猜忌的背景下,接下首辅这个烂摊子。
正是因为热爱,才无法接受大虞走向衰落。
一个王朝想要延续下去,必须要有一帮人为之奋斗、付出、牺牲。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愿意为大虞朝奋斗、付出、牺牲的人,正在急剧减少。
“大势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