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战斗力前,大虞不适合主动挑起战火。
“委屈两位爱卿了!
不过敢勾结北虏的这些逆贼,朕必定会严惩。
徐忠恩拟旨,让五城兵马司给我往下深挖,所有勾结北虏的人,一个也不允许放过。”
永宁帝当即选择了借坡下驴。
景李二人不想打,他就更不想打了。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每一次大战过后,勋贵系的势力就会壮大一波。
倘若让他们一举平定了北虏,巨大的政治声望加持过来,他这个皇帝的存在感就更低了。
“陛下,这些人都指向了一群晋商。
据臣所知,朝廷对北虏的物资封锁失败,罪魁祸首就是晋商。
如果不是他们一直到都在向北虏走私战略物资,北虏就算不被困死饿死,发展也不可能如此顺利。
以往朝廷多次稽查走私,均以失败告终,最主要原因就是晋商在朝中的后台出手阻拦。
晋商喜欢资助举子,每年接受他们资助的读书人不计其数。
遇到事情,这些人就会跳出来,为他们摇旗呐喊。
如果考中进士入朝为官,就成了他们的保护伞。
这个群体的数量非常庞大,一旦深入调查,牵一发而动全身。”
景国良的话音落地,永宁帝一下子变得迟疑起来。
对这些国贼,他比谁都想清除掉,可是他怕勋贵系趁机搞扩大化。
商人资助有潜力的读书人,在大虞朝是普遍现象,谁也不知道晋商资助过多少人。
以国贼的罪名一路杀下去,文官集团怕是连脊梁,都要被斩断。
“这些该死的奸商,通通都不能放过。
不过牵扯到的官员和士子,就要慎重处理了。
许多人都大虞的栋梁,不能一概而论。
杀伐过重,恐有伤天和!”
永宁帝委婉的画出了条线。
作为一名标准的儒家皇帝,他对商人没有任何好感。
尤其是背叛大虞的商人,他恨不得全部拉出去诛九族。
士农工商,排名垫底的商人,没有任何政治地位。
死的再多,也不会有人替他们辩护。
涉及到读书人就不行了。
一路杀下去,勋贵们这帮武夫不要名声,他这个皇帝要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