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认真学过什么厨艺,只是她从小杂学旁收、博闻强记。
触类旁通之下,也能做些素手做羹汤的事。
但是她做这些都是有针对性的。
从小到大,除了父母之外,她也就为贾琏这一个外人做过这样的事。
而贾琏可是知道宝钗许多杂七杂八的东西都精通,连药理也通。
因此一见到这些壮阳益气的补药,就知道是出自宝钗的手笔。
见宝钗默认,他便调笑道:“看来今儿还是没有将我的钗儿收拾妥帖,倒叫她小看了去。因此她才故意做这羹汤来,立意是叫我下回更努力了?”
尽管宝钗不是很懂男人在这方面的敏感,但是她理解能力极强,因此听到贾琏的话,脸颊微红的同时,连忙解释:
“不是这样,我只是觉得今儿表姐夫有些操劳,因此才在汤里放了这些。
表姐夫若是不喜欢,我下次就不放了。”
好吧,解释了还不如不解释。
贾琏一把夺过汤碗,狠狠地道:“放!怎么不放。
合该多放一些才好。”
说完,贾琏也不用瓷勺,直接就碗大口大口的喝起了鸡汤。
宝钗见状,知道贾琏误会深了,不过这个时候她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于是便略过这一茬,主动看向贾琏面前的册子,问道:
“表姐夫这么晚了在为何事劳心?”
贾琏道:“还能为什么,自然是为了给造船筹措资金。”
宝钗纳罕:“表姐夫既然是为了朝廷办事,怎么朝廷不给经费?”
贾琏笑了笑,将汤碗放下,牵过宝钗的手,道:“朝廷,也有朝廷的难处。”
宝钗闻言倒是觉得此言大有道理。
一家尚且有一家的难处,何况是偌大的朝廷。
想着贾琏为朝廷办事,朝廷还需要他来筹措资本,而贾琏言语间却毫无怨意,只是竭力做事。
难怪都说皇帝喜欢差遣他。如此能臣,岂能不叫皇帝喜欢?
贾琏见宝钗眉宇间全然在替他思索的样子,心里不由笑道:果然是精通世俗经济的蘅芜君。
“正好我准备写一篇通稿,钗儿为我研墨吧。”
宝钗闻言,立马目光逡巡桌案。
回答了一个“好”字之后,她先将碍事的食案端走。
然后才回来,按照顺序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