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若第一次认识这个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年轻人。
“你若果真如此,就不怕背上千秋骂名?”
贾琏道:“非常事,当行非常手段。
若是这建奴老老实实的在那白山黑水之间呆着,不来犯我疆界,杀我百姓,臣又何须如此?
臣之计策,不过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至于骂名
有道是千秋功业,自有后人评说。
臣只知道,为了朝廷,为了陛下,这样的策略,能够以最小的代价,解决建奴之患。”
宁康帝深吸一口气。
他也不是妇人之仁之人,一眼就看出贾琏此计的狠辣和可行之处。
可以说,贾琏此策若成,都不需要尽全功。
只需要随随便便覆灭几个建奴部落,则建奴大军必然人人自危,联盟不攻自破。
一旦建奴主力自乱阵脚,则正面战场,朝廷便是进可攻退可守,立于不败之地了!
唯一值得担心的就是,一旦建奴大军回援,那么孤军深入的这支奇兵,便有全军覆灭的风险。
不过,若能解决建奴之患,哪怕只是暂时的,也能给朝廷,给他带来大量喘息之机。
如此,便是这数千人马尽数牺牲,也是值得的!
宁康帝将自己的些许疑虑问出,发现贾琏都做了预算,非是头脑一热定下的计策。
他的心也彻底火热起来。
他是帝王,凡事未虑胜先虑败。
他之前想的是按照比较差的局面来计定的。
而要是贾琏真能做到将建奴人丁杀得七零八落,则相当于再次重创这个自宋以来,就对华夏造成深恶影响的异族。
此功,可载史册。
于是宁康帝深思半晌后,说道:“既如此,除了火枪军之外,朕再额外许你带一百门镇远炮出关”
贾琏刚要拒绝:“陛下,此去山高路险,带这么多重炮,只恐不便。”
宁康帝摇头道:“按你之计,正面战场决计不能有失。
倘若正面如同霍昭那边,见面即溃,不能给奇兵争取任何时间,那么此计便绝对不可能奏效。
只有保证正面不被建奴击溃,才能让建奴主力进退两难!”
贾琏一听,明白了宁康帝的意思。
反正正面也不要求行军速度,让建奴知道朝廷又派大军征讨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