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以公司食堂馒头仅需一毛钱一个为由拒绝,导致剧组内部矛盾激化。
最终,外景工作人员因缺乏早餐而发起罢工,公司因此蒙受了超过万元的损失。
按理说,人应吸取教训,但邵逸福在吃了这次亏后,依然故我,坚持着那分毫不让的作风,这也为他日后的诸多争议埋下了伏笔。
十年前,对邵氏电影发展有着不可磨灭贡献的邹文淮,向公司提出参与股票分红的请求,却遭到了邵逸福的断然拒绝。
不久后,邹文淮愤而离职,自立门户,创立的公司日后成为了邵氏兄弟的头号竞争对手——嘉禾影业。
同年,邵逸福又因为财务问题,与刚刚从美国返回香江的李小龙擦肩而过。
李小龙向邵逸福提出了1万美元的片酬要求,但邵逸福认为这个价格过高,未能达成一致。
结果,嘉禾影业以更高的薪酬成功签下了李小龙。
此后,因类似的财务考量,邵氏又相继失去了许冠洁、陈龙、徐客等一众优秀导演和演员,他们纷纷选择离开,邵氏影业的辉煌逐渐褪色,走向了没落。
这也是在利孝河去世之后,邵逸福为何要盯上tvb执掌权的最大原因。
不出意外,同样的剧情又在tvb上演,因为如今邵逸福已经接管tvb了。
在林浩然的前世那个世界,tvb的员工是出了名的干最多的工作、拿最少的工资。
而竞争对手亚视效仿嘉禾,针对这一点做文章,以高出3倍的薪酬挖走了沈甸霞、曾至伟、黄日化、郑少丘等一众明星,tvb一时元气大伤。
此后,随着娱乐业大环境的变化,曾经盛极一时的tvb逐渐步入了增长缓慢的困境。
到2011年,当邵逸福出售手中tvb股份时,tvb的业务已经大幅下滑。
面对这些事件,邵逸福认为自己“只是一个生意人”,行事需遵循商业规则。
他始终秉持着这样的经营理念,严格控制成本,从不轻易为明星大手笔投入。
对于他这套经营哲学的成败得失,外界难以做出简单的评判,甚至难以完全理解。
因为这位在媒体报道中常被描述为“锱铢必较”的生意人、在员工眼中“最抠门的老板”,从1975年起,就在香江创立了邵氏基金,开始系统性地向世界各地的教育、医疗和其他福利事业进行大额捐赠。
特别是在内地,随处可见的邵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柠檬炒辣椒 作品《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第272章 最“抠门”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