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包裕刚这样的香江大佬,虽然同样也在内地进行投资了,但更多的是以捐赠为主。
而真正属于实业投资的,也就以投资酒店、饭店等这些为主罢了。
而内地真正需要的,并不是这些,他们更需要工业,来带动内地的发展。
可能够达到一定规模的外商投资,实在是太少了,甚至一根手指都能数得过来。
比如,1978年,香江的纺织业大佬永新集团老板曹光标成为改革开放后首个赴内地投资的港商,在濠江旁边的珠城投资设立内地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珠城香洲毛纺厂,主要从事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1978年,唐氏家族在鹏城罗湖附近的黄贝岭设立首间内地纺织工厂,1979年,第二间工厂选址柱州,利用当地优质羊毛和羊绒资源。
到1979年,又有一名港商投资五百万港元,在京城设立京城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成为改革开放后内地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除了林浩然这两年在内地大肆布局之外,港商主要在内地投资的,差不多就这些了。
由此可见,1981年的今天,香江的商界大佬们,对待内地的投资,依然是持着非常谨慎的态度。
他们主要还是担心投资之后,血本无归。
因此,即便是投资,也只是小额投资,数百万港元,上千万港元,已经是非常惊人的投资了。
哪里像林浩然这般,将旗下的置地集团、港灯集团、万青集团等等,动不动就上亿港元以上的投资规模,到处买地发展!
这在许多香江商界大佬看来,绝对是不可思议的。
夜色笼罩,园区内的路灯与厂房窗口透出的灯光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的工业图景。
穿着环宇安保公司统一服装的安保人员,每隔一段时间,便巡查一次,保证工业园区的安全。
甚至,林浩然还在厂房中看到有闭路监控的存在。
他深吸了一口带着海腥味和泥土芬芳的空气,有点感慨。
八十年代的内地,真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却又暗藏挑战的黄金时代。
“老板,晚宴已经安排好了,就在园区自己的招待所食堂,特意准备了地道的粤菜和一些本地风味,几位从羊城来的老师傅主厨,食材都是今天最新鲜的。”杨名逸适时地汇报安排。
林浩然点点头:“好,就去尝尝,也让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柠檬炒辣椒 作品《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第722章 内地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