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
不再是往日科举时的肃穆与压抑,反而洋溢着一种蓬勃的、带着些许紧张躁动的活力。
贡院大门外,黑压压全是人。并非都是考生,更多的是前来送考或看热闹的京城市民。
他们好奇地张望着那些排队入场的青年、少年。
这些学子们,大多穿着简洁的新式学生装,而非长衫儒巾,手中提着的是笔墨和算具,脸上有紧张,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憧憬。
不远处的一座酒楼雅间内,苏渊凭窗而立,静静地注视着下方涌动的人潮。
他身后站着教育大臣周铭轩,一位年约四十、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儒雅却目光锐利的改革派干将。
“陛下,七年耕耘,今日终于到了检验成果之时。”周铭轩语气中难掩激动,
“全国报名参加‘高升大’考试者,共计五万三千余人;参加‘初升高’者,更逾二十万。他们之中,不仅有士绅子弟,更有大量平民子弟,甚至还有少数女子参考。”
苏渊的目光扫过人群中几个显得格外醒目的、穿着素雅裙装的女学生身影,微微颔首,嘴角噙着一丝满意的笑意。
“很好。考试不再是四书五经的独木桥,算术、格物、地理、甚至新学思想,都成了晋身之阶。这才是国家需要的人才,是推动华夏走向工业时代的基石。”
他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开创历史的笃定,“看到他们,朕便觉得,这七年的心力,没有白费。”
周铭轩深以为然:“陛下圣明。新式学堂遍及州县,实用之学得以推广,寒门子弟有了通天之途。此乃千古未有之变局,华夏人才之泉源,必将因此而彻底涌流。”
为期数日的考试结束后不久,一场更大的风暴,在苏渊的意志下,席卷了整个华夏。
就在“高升大”放榜之日,皇榜张贴的同时,另一道更加石破天惊的圣旨,通过京华日报和遍布全国的宣讲所,昭告天下:
“自即日起,废除一切世袭爵位之外之特权阶级称谓;废除良贱籍之分;倡‘人人平等’之新风,无论出身,皆为我华夏子民,皆以‘公民’相称;倡‘男女平等’,女子亦可入学、务工、参政,享有与男子同等之权利”
圣旨一出,天下哗然!
正如苏渊和周铭轩所预料,最激烈的反对声浪,来自那些固守传统的老派儒生。
京城文萃茶馆,一度是清流士子们聚会清谈之地,此刻却成了风暴眼。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登临九霄 作品《寒门布衣,开局捡个宝藏美娇妻》第611章:新政引发的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