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堂的蓬勃朝气相比,曾经笙歌彻夜的“百花楼”等地,则显得冷清破败。新政中最为人称道的一项,便是“废娼令”。
朝廷派出专使,联合地方官府,对所有青楼予以查封赎买,登记在册的妓女,一律恢复自由身,发放路费和安家费。
同时,由皇后沈幼娘牵头,宫内出资并号召官绅捐助,在各地兴办了“慈安纺织厂”、“启元女子绣坊”等一大批工坊,
专门招收这些无家可归或有志重生的女子,教她们技艺,给予工作,让她们能靠自己的双手尊严地活下去。
在神京城的慈安纺织厂里,机器轰鸣。
曾经的花魁柳如烟,如今穿着统一的工装,熟练地操作着纺织机。
虽然辛苦,但她的脸上没有了脂粉,却有了健康的光泽和踏实的神情。
工间歇息时,她对身旁同样出身风尘的姐妹低声道:“从前只知倚门卖笑,以色事人,不知明日何在。如今虽然劳累,但每晚睡得安稳。
是陛下是陛下把咱们从地狱里拉了出来。”
她的声音哽咽,眼中充满了感激的泪水。
周围不少女子都默默点头,擦拭眼角。她们的经历,通过报纸和口口相传,让无数百姓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苏渊的“仁政”并非空话。
他不仅给了平民尊严,更是将这些沉沦在最底层的女子拯救了出来。
“真是千古仁君啊!”
“陛下这是积了大德了!”
这样的赞叹,在民间不绝于耳。苏渊的威望,因其对最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切实有效的救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政的春风,也吹入了深深的宫墙之内。
皇后沈幼娘,昔日村妇,如今母仪天下。
她看着宫中女官、宫女们因为新政而更加挺直的脊梁,听着民间女子得以读书工作的消息,眼中常含泪水。
她握着苏渊的手,淳朴的脸上满是崇拜:“夫君陛下,您做的这事,真好。我臣妾替天下女子谢谢您。”
她管理着救助妓女的工坊的工会,比任何人都更理解这项政策的意义。
贵妃顾倾城,曾纵横沙场的女将。
她英气的眉宇间多了几分柔和,对苏渊道:“夫君此举,胜过百万雄兵。解放女子之力,华夏才能真正强盛。臣妾佩服。”
她的爱意中,增添了更多志同道合的知己之情。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登临九霄 作品《寒门布衣,开局捡个宝藏美娇妻》第613章:阅兵了